金融界首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麦已小熟天未大热,小满未满充满期待 [复制链接]

1#

本文转自:共青团中央

本文专业知识由首都师范大学团委提供

小满,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满,盈溢也。”(《说文解字》)

小满节气前后

南方雨水渐盛

北方小麦逐渐饱满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小满》欧阳修[宋]

小满承载了人们丰收的希望

也装满了人们对美好心愿的期许

“小满会”自古是庄稼人的“嘉年华”

小满集会上

传统农耕时期麦收的工具有很多

杈把、扫帚、扬场锨

簸箩、簸箕、五升斗

镰子、铲子,搂耙子

撇绳、耕套、牛笼头

集会上还有美食、戏班……

小满会

是江南村庄的旧忆

更是陈年已久的乡愁

你知道小满还有哪些民俗呢?

让我们跟随团团

一起去看看

那记忆深处的“小满”吧!

食苦菜

时人但只餐中饱,莫忘旧时苦菜

我国古代一些著作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选自《周书》),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富含维生素。《本草纲目》: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

小满节气,正是青黄不接时,可吃的蔬菜不多。而苦菜此时正生机勃勃,菜叶又嫩又绿,因此成为了农家的心头好。

民间还有“小满食苦,一夏不苦”的说法。人们认为在小满时节多吃点苦菜,夏季农忙时就不会感觉到辛苦。

祈蚕节

一片桑麻天气绿,养蚕时节鹧鸪啼

蚕神名嫘祖。中国古代传说中,嫘祖首创蚕桑,衣被万民,倡导礼仪,因而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沿袭“北祭黄帝,南祭嫘祖”的重要民俗。

《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缫丝后,人们接着织绸、制衣。

小满时节将至,春蚕已经不吃桑叶,开始吐丝结茧。新丝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快到来。

每年小满时节,我国南方的部分地区都要共同酬谢“蚕神”、礼拜嫘祖,祈求“天物”(蚕丝),祈福中华。

人们先后向华夏母亲嫘祖敬献三牲、茧串、丝绸、红鞋、果品等贡品,来换取未来的风调雨顺。

“雍水汤汤,嫘山苍苍。巍巍嫘陵,源远流长。元妃嫘祖,青史留芳。首创蚕桑,丝织衣裳……”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默默祈祷来年的蚕丝可以丰收。

抢水与祭车神

击鼓和声闻踏水,千流迸发入涸田

“抢水”是旧时民间的农事习俗,流传于浙江海宁一带。这些习俗,充分表示人们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旧时水车车水排灌为农村大事,小满时节降水虽增多,但也容易出现干旱天气,对农作物非常不利,水车一般在小满时启动,以缓解旱情。农户以村圩为单位举行抢水仪式,“抢水节”非常热闹。

谚云: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油车、丝车、水车。各种车都转动起来,榨油、缫丝、灌溉。因此,有的地方不只是祭水车,还会祭祀油车和丝车。

“抢水”这天黎明,热情的人们点燃火把相聚在田间长河的堤坝上,年轻人们在水车基上吃麦糕、麦饼、麦团,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群人以击器相和,踏上小河岸上的水车,数十辆一齐踏动,把河水引灌入田,非常壮观.

有传说认为,“车神”为白龙,农家在水车基上放好鱼肉、香烛等祭拜,祭品中有白水一杯,祭时泼入田中,有祝水源涌旺之意。

千百年来,节气风俗蕴含着

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

更承载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彰显着古人的哲学智慧

这是一个“充满期待”

“蓄势待发”的时节

小得盈满,即是圆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