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首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张瑜当下海外问题的交流看法金融界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b_zx/r4alm4i/

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张瑜

感谢昌明先生,与之讨论获得了很多启发。

我们按照市场具有共性的十二个问题,层层递进来推理海外流动性和波动的逻辑。十二个问题包括:

问题1:美联储贴现工具是无限最终贷款人,为什么还有问题?

问题2:美国银行体系缺流动性吗?

问题3:银行体系既然不缺钱,就是流动性错配,到底哪里缺钱?

问题4:共同基金、对冲基金为何平仓降仓呢?

问题5:资产价格波动这么大,为什么无法缓和呢?

问题6:既然银行有钱,非银和离岸缺美元,为什么钱流不过去呢?

问题7:cp的风险大吗?会不会形成新的风险点?

问题8:那么连起来的故事链条是?

问题9:人民币是不是也会面临贬值压力?

问题10:日元不是避险货币属性吗?为什么现在也在贬值?

问题11:有什么信号去跟踪全球流动性的缓和和资产价格的缓和?

问题12:目前的全球资产价格危机如何收尾?哪些可能结果?

报告正文


  问题1
  美联储贴现工具是无限最终贷款人,为什么还有问题?

答:因此该工具的鸡肋之处在于:流动性不紧张的时候没人用,流动性真的紧张的时候没人敢用,真到危机时刻,还是需要启动TAF补丁。

贴现利率降低且窗口期限延长有两个层次的理解。

第一个层次,意味着什么?利率走廊上限发生实质的技术性变更,谁是上限谁承担着最终流动性提供的大任。超级充裕的准备金时代,其是最终流动性提供者身份,所以超额准备金利率是利率上限;现在重新换回贴现利率,就意味着美联储不再认为银行体系内部的准备金可以自给自足,所以贴现利率重新成为利率走廊上限。

第二个层次,能好使吗?年金融危机时,美联储就曾启动过贴现窗口的降息、延长期限操作,但并未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主要原因在于贴现窗口为非匿名操作,一旦金融机构申请贴现窗口,就相当于向市场中的其他机构宣布其流动性出现紧缺,进而可能引发更大的流动性危机,也就是存在“污点效应”。因此美联储在年12月引入定向拍卖工具(TAF),不仅进一步对贴现抵押品进行扩容、也通过匿名的设计规避了“污点效应”的问题,因此不排除未来美联储若无法通过贴现工具有效释放流动性,还会再启动“补丁”工具。

问题2

美国银行体系缺流动性吗?

答:不缺。

首先,银行距离美联储出水口最近。目前美联储的给“量”政策,包括QE、回购、再贴现窗口期限延期等,都是针对一级交易商与银行为主(个别大的投行也在其中)。交易对手仍然比较聚焦,“宽松量”给的也比较有针对性。

其次,最显著证据是3月12日后美联储的回购交易认购不满,并且的逐步降低的,也就是美联储给钱都不要。例如3月16日亿美元额度的1个月回购操作,市场认购额仅.5亿美元,这表明并不是很缺钱。同时,衡量市场美元流动性的FRA-OIS利差、TED利差与FRA-OIS利差虽有走阔,但均未突破年以来的几轮高峰值。

问题3

银行体系既然不缺钱,就是流动性错配,到底哪里缺钱?

答:三种市场缺钱——平仓和降仓压力下的共同基金、对冲基金等流动性紧张;离岸美元流动性紧张;商业票据市场流动性紧张。证据是欧日美元掉期点(currencybasis)与cpspread都走阔到危机高点。

问题4

共同基金、对冲基金为何平仓降仓呢?

答:因为偶然因素股债商齐跌(股是因为泡沫化受疫情冲击、债是先暴涨后调整、原油是沙俄油价战),破坏了全部资产配置策略,资产相关性陡升,不管是对冲还是风险平价策略都出现失效,只能出售资产回补流动性和保证金,于是出现了螺旋负反馈,这种负反馈在量化交易占比高(当下美股交易量中至少三分之一是量化交易)的背景下加速的更快更猛烈。

问题5

资产价格波动这么大,为什么无法缓和呢?

答:没有人做波动率的对手盘,没有提供足够的波动率对冲产品,谁做了波动率的对手盘就意味着要给对方贴钱,造成了波动率居高不下。

问题6

既然银行有钱,非银和离岸缺美元,为什么钱流不过去呢?

答:首先,恐慌之下,所有机构都有避险效应,谁都不乐意买对手的流动性低的资产,本应该提供流动性的做市商反而成为了流动性的回收者;其次,次贷危机后银行监管趋严,有国别敞口的顾虑,危机之下对离岸拆借并不友好;再次,原油价格暴跌和全球贸易陡落,全球贸易顺差国的美元量回落,离岸美元循环也出现了弱化;最后,金融机构平仓是普遍的,也需要平仓欧洲和日本及新兴市场的敞口,就形成了卖出全球资产兑现美元回流美国的客观事实,也是欧日美元掉期点走阔的基础。

问题7

CP的风险大吗?会不会形成新的风险点?

答:需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