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首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行事不要有妇人之仁,看张居正的问路斩樵, [复制链接]

1#
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www.bdfyy999.com/m/

张居正无疑是明朝杰出的官员之一。尽管后世对他的评价众说纷纭,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拯救了当时的大明王朝。

张居正在进行改革时,采用了极端残酷的手段——“问路斩樵”,并且依赖一个小人,以负面手段与小人合作完成正当事务。张居正是如何实现这一点的?

张居正的卸磨杀驴

首先,让我们解释一下“问路斩樵”这个故事。它与西汉大将韩信有关,简而言之,这个故事的意思就是卸磨杀驴。

在行军途中,韩信向一位樵夫询问了路线。问完之后,他示意手下将樵夫杀掉。

听完之后,大家不禁面露疑惑:“那位樵夫刚才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简直是我们的恩人,我们为何要以怨报德呢?”

韩信解释道:“如果敌人发现了他,他会泄露我们的行踪,那该怎么办?”听了他的话,众人都无言以对。

“因此,我们只有将他除掉才能彻底杜绝后患,确保万无一失。”

历史上类似卸磨杀驴的故事还有很多,张居正也曾用过这种手段,但并没有如此残酷。

明穆宗去世后,年幼的明神宗登基。在太后的大力推荐下,张居正成功取代高拱,成为内阁首辅。

此刻的大明王朝可谓危在旦夕,边境屡遭倭寇侵扰,内部早已腐败,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问题层出不穷,局势一片混乱。

因此,张居正成为内阁首辅后,他肩上的责任极其沉重。若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改革。

明朝当时每年的收入不足万银子,而开支却已经超过万,每年的财政赤字愈加严重,许多官员的薪俸已拖欠数年。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明朝恐怕会加速灭亡。

张居正为了解决官员薪酬的问题,推行了所谓的“折俸”政策,即将外国进贡的物品按一定比例折算成官员的俸禄。

外国向明朝进贡并非罕见之事,早在西汉时期就已存在。

外国人进献的贡品通常是一些相当珍贵的物品。这些东西大多存放在国库里,虽然价值不菲,但基本上毫无实际用途。

与其让贡品堆积如山地浪费在国库中,不如将它们当作工资发放给大臣们。这样不仅解决了贡品过多的问题,也同时解决了官员的薪资问题,可谓是一举两得。

尽管如此,那些官员们却很不满地说:“这东西能用来当钱花吗?你这不是哄三岁孩子吗!”

面对众多官员的质疑,张居正急忙解释:“这些贡品在如今的市场上非常稀缺,你们随便找个商人就能卖个好价钱,这不就是变现了吗?”

国家目前面临财政紧张,希望大家能多加理解。众官员听到这番话后,心中也充满无奈,只得前往国库领取所需赏金。

当然不是,事实真的如张居正所言吗?

这些贡品虽珍贵无比,但对绝大多数商人而言,购买后并无太大用处,只有极少数人会真正使用。

很快就显露出了这种解决方法的缺点。

对那些高级官员来说,这根本不算什么,毕竟即使没有工资他们也能过得去。但低级官员们则完全不同,他们依赖薪水来养家糊口,离开工资就无法维持生活。

而且,一些为人正直的官员不接受他人贿赂,这使得他们的处境更加艰难。

官员们要么被活活饿死,要么走投无路自杀,情况变得更加紧急。面对问题日益严峻,张居正只好求助于那些富商。

作为内阁首辅,张居正对商人们说:“请你们购买官员手中的贡品,价格不宜过低。”

老实说,这些商人即使有钱,也不太愿意购买这些贡品,毕竟实在没有什么用处。然而,出于对张居正内阁首辅面子的考虑,再加上一些人希望讨好张居正,他们还是把那些贡品全部买下了。

官员们终于可以挥霍他们的财富了,然而张居正对那些商人并不感到亲近。

这便是张居正“问路斩樵”的手段,虽然略显阴险,容易引来人们的嫉恨,但至少解决了官员们的薪资问题。

其实,张居正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面对如此众多的商人,他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只能权衡利弊,舍弃小利以顾全大局。

想必此时会有人提问:“每次改革都会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这些人难道从未考虑过报复张居正吗?”

当然存在这样一个人,他就是所提及的“小人”。这位小人名叫冯保,在当时是一位权势非常巨大的太监,其权力几乎可以与张居正相提并论。

张居正的“小人之道”

如果你身处张居正的位置,面对这个偏爱贪污受贿、心狠手辣的太监,你会如何处理呢?显而易见的是应该予以排斥,这是任何正直人的态度。

然而,作为一个睿智的人,他并没有选择排斥,而是决定加以利用。接下来便是张居正如何利用冯保的故事。

俗话说:“争斗必然两败俱伤,合作方能互利共赢。”在大明王朝危机四伏之际,张居正迫切希望通过改革来扭转局势。如果他排斥冯保,大明王朝的状况无疑会更加恶化。

因此,为了推动自己的改革,张居正与冯保逐渐走到了一起。

高拱曾担任内阁首辅,个性狠辣,与冯保、张居正都有过矛盾。

虽然后来高拱下台回家养老,但他仍指使亲信们暗中频繁陷害张居正。在这种情况下,与冯保联手是非常明智的决定。

张居正与冯保合作铲除了高拱的亲信,随后他们正式展开了合作。

冯保那时经常贪污,张居正虽然知道,却从未过问。冯保若接受了贿赂,必定要回报高官,这时就需要向张居正请示。

每当冯保提议要提拔某人,张居正总是点头表示同意。

冯保对张居正的信任与日俱增,长久以来,他在大明朝内部堪称最忠诚的支持者,尽管他身为一名宦官。

当时宦官的权势日益膨胀,张居正与冯保便商议如何遏制其发展。冯保见状,承诺道:“我一定会严格约束自己的属下。”

此外,张居正还通过冯保的帮助打击了许多其他权势宦官的势力,如孙德秀、孙海等位高权重的大太监。

尽管有张居正的庇护,冯保依然有所顾忌,并没有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在采取任何行动之前,冯保总会先与张居正商议,只有在获得张居正的同意后,他才会付诸实施。此外,张居正还表明,冯保从未干涉过他对朝政的掌控。

权势滔天的太监在许多人眼中或许被视为一无是处,然而只要善加利用,其实必定能带来更多利益。

在冯保的支持下,张居正开展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每项政策几乎都涉及到部分人的利益,但国家的拯救势在必行,别无选择。

张居正推行的主要政策包括考成法和一条鞭法等。这些政策有效提高了普通百姓的收入,却引起了豪绅贵族的不满。

当有人不满意时,必然会有人站出来反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呢?自然是让冯保出面处理他们。

张居正只负责颁布和实施新政策,而那些较为“肮脏”的事务则由冯保等人来处理。

张居正之所以敢于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是因为他掌握了一把利剑。

在张居正的推动下,大明王朝的局势终于迎来了转机。财政赤字得以消除,年收入也在稳步增长。

戚继光等民族英雄在军事上表现卓越,得到了重视和信任,同时成功平定了各地的叛乱。

“考成法”政策的推行使得政治日益清明,腐败之风逐步得以消除。

尽管有人指责张居正贪污、纵容小人等缺点,但考虑到他为国家所作的贡献,个人利益又算得了什么呢?

或许有人会这样说:“张居正与冯保沆瀣一气,他的行为就如同与狼共舞。”

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行为确实带有些许同流合污的意味。然而,张居正始终牢记自己的目标,对他来说,冯保不过是他手中的一颗棋子。

张居正深知自己的行为势必引起众人的议论,因此他曾经说过:“虽然我的举动不合俗世之意,但他日卸任之后,必然会有人怀念我。”

也就是说,我现在的行为虽然有些不妥,但将来一定会有人明白我的用意,他们定会理解我的苦衷。

张居正通过满足冯保的个人利益,换取了整个大明王朝的富强。这笔交易只有收益没有损失,这正是他“与小人相处之道”的精髓所在。

张居正会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即使这意味着他要牺牲个人利益来换取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正是他曾经主张的不应当表现出“妇人之仁”的理念。

俗话说:“欲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何惧逆流?”若仅因众人反对便放弃所坚持的信念,必将一事无成。

纵观我国历史上的历次改革,大多数失败的原因都与小人脱不了干系。

若这些改革者能找到一个实力雄厚的小人为其护航,成功的几率可能会大幅提升。因此,如何与小人共处是一门艺术,毕竟他们也能成为实现目标的手段。

因此,偶尔不要过于坚持己见,因为过分坚持容易导致失败。相较于国家整体利益,个人名誉根本微不足道!

#深度好文计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