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首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周末荐书赠书金融学大辞典 [复制链接]

1#

为分享好书,本平台将抽取5位订阅用户赠送所推荐书籍,具体参与方式详见文章底部。

主编:李扬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由全国多位知名经济金融专家、教授、学者历时十载,精心编纂而成。全书收入词条个,字数万字,按金融学科体系和知识门类分设经济学基础、货币理论与货币*策、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公司金融、保险、国际金融、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9篇,内容凸显系统性、综合性和学术性,是金融实务工作者提高理论知识水平的必备工具书,是经济金融研究机构研究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前言:

年,在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和中国金融学会会长*达教授的倡导和支持下,我们组织全国数百名专家学者,历时三年,编辑出版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金融专业辞书———《中华金融辞库》(以下简称《辞库》)。

在编撰《辞库》过程中,我们一直被收词细碎,因而易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树林冶的问题困扰。为克服这一弊端,我们尝试在《辞库》的各分卷之前设置长达万字的综述词目。对于这种尝试,《辞库》的前言这样写道:“作为《辞库》,本书当然要把全部金融知识和金融事务层层细分,并提炼成为一个个具有独立意义的词或词组来进行阐释。这固然是辞书性质使然,但确也存在着‘只见树木,不见树林爷的弊端。对于那些希望了解某一概念在整个金融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的读者,这种弊端尤其明显。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本书尝试在各卷之前专设了若干文字较长的概观性条目。设置这些条目的宗旨在于,总揽各卷的知识系统,探讨若干关键性概念,回顾其发展源流,阐释其主要内容,并探寻其最新发展。这些概观性条目串联起来,形成了关于金融学的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我们希望这种尝试会对读者有所裨益。冶十余年的实践证明,我们的选择是有眼光的:这些概观性条目,以其综合性、系统性和学术性,深受专家、学者和业界青睐,不少读者甚至建议将这些概观性条目汇集成书单独出版。面对这些反馈意见,《辞库》的编撰者们以及中国金融出版社便萌生了编撰一部以综述见长的新型辞书。

这一愿望终于在年开始兑现。在*达、王传纶等老一辈金融专家的支持下,我们在《辞库》编撰队伍的基础上组建了《金融学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编辑部,并且商定:作为《辞库》的姊妹篇,《辞典》的目标是成为一部百科全书性的金融学术辞书。

年,《辞典》初稿基本完成,我们及时于当年夏季组织了数十名学者进行了初审。讨论中专家们提出了若干修改意见,同时还提出了若干新的词条。于是,《辞典》的出版便拖延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曾数次重提编撰出版之事,但均因种种原因未能再续前缘。这一拖便是七年。七年间世事变迁,我们的研究对象———国内外的经济金融形势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历了这些变化之后,照原样出版《辞典》已不可能。

事情在年出现转机。当年,中国金融出版社在确定选题时,再次将目光投向《辞典》。大家认识到,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延续,国内学术界迫切需要对相关的金融理论进行重新审视、梳理和重建,以支持新时期的货币*策决策。同时,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人们对于西方主流金融理论的科学性、合理性与适用性产生了怀疑,这也需要我国学者基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鲜经验,依据此轮危机展现出的新情况、新规律,对其进行系统的甄别,以期去伪存真,为我所用。这一看法获得了编撰者的共识,于是《辞典》编撰工作再次启动。

关键任务是选定词条。考虑到《辞典》编撰的近十年间,举凡金融实践、金融学理论与货币金融*策均有大量新的发展,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更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若按原提纲继续执行,恐有悖提供最新、最全、最权威金融理论和金融知识之初衷。鉴于此,我们决定对《辞典》词目进行重大修订。

与原条目相比较,调整的部分高达80%,即便是保留词目,如“金融冶、“货币冶等,也都请作者重新撰写和修订。其中最显著者,便是包含了许多近年来方才出现(有的甚至是近两年才出现)的重要学术概念,如“大缓和冶、“一路一带冶、“互联网金融冶、“量化宽松冶、“社会融资规模冶等。这些词目及时反映了全球经济与金融的新发展和最新实践,反映了我国金融发展的新*策和金融研究的新成果。这显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国内外金融理论的新发展,了解金融环境和*策方向的新变化,并为相关的学术研究和*策制定提供更为清晰可靠的理论支撑。

同样考虑到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的新变化,此次作者队伍也有了较大调整。词目的作者主要是当前活跃在国内主要科研机构、高校和金融实务界第一线的中青年领*人物。为了保证质量,各条目初稿完成后,我们专门聘请资深专家进行审稿,逐条逐句斟酌推敲,以求内容更准确、精炼。

《金融学大辞典》编辑委员会

年12月

为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