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首页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金融小白,mark一记学习理财第一天 [复制链接]

1#

金融小白,选对理财平台非常重要。

我,90后,北京工作,在一家小的互联网公司做着所谓的“总监”。

我发现我这个“总监”和大部分人的状态差不多。人前要在朋友圈发着东南亚的定位秀着精致生活,人后看着工资条和信用卡账单天天哭穷是常态。人前出入高档场所谈吐优雅相貌堂堂,人后荷包紧缩没车又没房。过去我还特别在意,可现在我越来越佛系了。张嘴闭嘴就是我的口头禅“人间不值得”。

我也不是没有下过决心,喊口号是我的常态。

“不行!不能堕落下去!”今天,我又握着工位上刚叫来的网红奶茶喊口号了。

但我打算这次认真的再试一次,“今天工作摸鱼结束后,打明儿起,我准备要学习理财了!”

不过,我作为一个仅仅工作了几年的职场人,不太懂股票,不太懂投资,甚至不太懂自己现在所处的“魔幻互联网”,对理财仅有的了解就是每个月把剩余的一点点工资转入某宝。

如今人们早已经不稀罕利率下降的银行,P2P爆雷也让大多数人远离了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的互联网理财平台。

身边一些在金融行业从业的朋友们告诉我——想要理财,选择一个靠谱的平台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开始理财之前,还是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概念再出手。

怎么去学习呢?就在一年前,我也曾经试图啃过几本“投资理财”的书,然而都是才看了开头就放弃了,复杂的概念和公式,尽管是“入门级”,对小白来说还是门槛过高。

直到最近,我接触到了一个投资理财APP,让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理财从0到1”和“30天内理财从入门到精通”,零基础,也能循序渐进做学霸。于是,金融小白本白,在这个软件里规规矩矩的学起了理财,还越学越起劲儿。

“人前表面潇洒,内心却是很慌”

这款理财软件竟然深知我心,不信你往下看。

总体上,它拥有四个模块:首页——一个其他功能和资讯的聚合模块;行情——介绍沪深指数、各板块走向以及港股、股指等;交易——买入卖出操作模块;理财——展示多种理财产品供选择。

“边学边理财”是最棒的一个功能。对于我来说,每学一步,在软件中就能立即切换到实战操作中。

这个功能叫做“涨乐课堂”,它在首页模块下,就是顶部的“学习”栏目。

我通常对金融会有很多疑问——市面上的理财课程听不懂,自己去啃书,又感觉金融理论高高在上。在“学习”栏目中,这些课程要做到的就是“普通人都能用的上”、“零基础就能听懂”。仔细了解后你会发现,每个课程的设置和进阶都会较贴近你的理财心路。

在“学习”栏目,很多课程会照顾到我这样的金融小白,比如我订阅的“新手训练营”、“新手如何看财报”以及“细数金融大事件”。

“新手训练营”里有一课是“月光族逆袭从何做起”,感觉太适合我了——

“现在有些大城市的年轻人,做着体面的工作,拿着不错的收入,出入高大上的地方,每年必会出国一趟,非常光鲜,但哭穷是他们的一个常态……甚至连房租都交不起……”

这不就是我本人么!

这部分人,人前表面潇洒,内心却很慌……原来,告别月光族需要阶段性的调整——先合理规划理财消费,后强制记账、监督做到心里有数、以及养成储蓄习惯、透过投资理财实现财富增值。

我又顺着投资必备打开了一课“基金定投——懒人理财的策略”,又说到我心坎去了——

“巴菲特在年股东的信中说:如果投资人对任何行业和企业都一无所知,但对美国整体经济前景很有信心,愿意坚持长期投资,这种情况下这类投资人应该进行广泛的分散投资。例如通过定制投资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投资专家。”

这只是我在学习中的几个案例,在“学习”栏目下,其实还有很多通用和专业的课程。

对于我来说,相比较在网络上查询星星点点的概念,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会让我了解到更多事情的起源和基本面,在学习中也会打开思路,有更多的信息增量,从入门到进阶到高手,还可以举一反三。

我需要投资界的“圆桌派”

明白了这些基本概念,带着好奇心,我又来到“专家”板块,想一探究竟。

原来,“专家”板块涉及到具体的某行业、产业的状态,然后去分析一些适合投资的时间窗口。我是做智能家居的,感觉家居行业的产业形态分析太适合我了。

比如明星投资顾问们会分析智能家居产业的现状,对未来所能触及到的最大价值的展望。他们会提到目前在行业中存在什么样的不足和阻碍,通过这样阶段性的分析给出一些投资建议。这是常规的。

相比较我在网络中查询的一些信息报告,以及我自己总结的产业现状,“专家”板块提供给我的是更具“史料性”的解读,如智能家居是怎么形成的?过去几十年的智能家居产业是什么样?它的前身是什么?现在和未来它又会升级成什么样?

在“专家”栏目下,我还喜欢另一个栏目叫“涨乐圆桌会”。

“涨乐圆桌会”是一个由投资顾问组成的专家团。每一期用户预先票选出关心的在线话题,投票最多的话题入选本期话题。这对我吸引最大的是——一群专家在一起,他们会讨论你关心的问题。

于我而言,我更喜欢圆桌讨论。因为对比个人观点的直接输出,圆桌讨论更像是辩论,辩论无关乎对错,而是在讨论中激发出新的观点。

“涨乐圆桌会”最新一期,专家们提到了“进博会释放积极信号”,一位专家介绍了基本面,一位专家分析了行业局势,另一位给出了投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