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总是在清明节之前跟随父母上山去扫墓。毕业后,由于经常在外面,所以很少抽时间回老家扫墓,随着父母慢慢变老,开始回去承担起扫墓祭祖的责任。
关于扫墓,在我们老家那边也有不少的规矩,据老一辈的说法。
一:新坟不能过社日,一般指扫墓要在春社日之前祭拜完。
在春社日之前,家里男丁用的是白花圈,花圈的框架一般是硬木的材料,老家一般是茶籽树的比较多;
已出嫁的女儿想回娘家上坟的话,只能用带花的花圈,并且花圈框架只能是竹子的材料。
二:老坟不能过清明,一般指扫墓要在清明节之前祭拜完。
上老坟的时候,已出嫁的女儿是不能回娘家去上坟的,否则会被娘家的人找上门来,以前甚至会对簿公堂。除非娘家没有男丁,已经无人扫墓;而扫墓必须在清明之前祭拜完。
而关于祭祀的贡品,在我们那边也有一定的说法,祭祀的时候一般会准备,香,纸,煮熟的鸭蛋,皮纸,肉等。
据老一辈的说法:清明扫墓,其实祖先能收到的只有鸭蛋和皮纸;鸭蛋在祭坟的时候要劈成两半,代表祖先在这一年穿的鞋子;皮纸代表祖先在这一年穿的衣服。其余的香,纸,肉等贡品,都是孝敬给当地山神的,以感谢当地山神对祖先的照顾。而如果有特别需要给祖先的,那么只有给山神一份后,单独再起一份,叮嘱这一份是给祖先的,或者是在中元节(老家挺注重中元节)的时候再给祖先。
另外有说法是说祖先越管事,祖先的坟越鼓,所以在我们那边很多人都是每次扫墓的时候,都会用锄头把坟垒垒。都垒的又鼓又厚。
当然不管怎么样,清明扫墓祭祖无非就是对祖先的一种思念,随着现在越来越快的节奏,可能有些习俗和规矩也在慢慢的淡化,不过只要有心诚心的去扫墓,我觉得都是对祖先的一种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