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首页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成果落地生根企业借梯登高金融界
TUhjnbcbe - 2025/1/4 20:16:00

中科动力(福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的底盘装配线。记者薛志伟摄

16年来,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搭建起集聚科技、项目、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大平台,促进海内外知识、项目成果与福建本土企业对接落地,推动福建产业结构调整、提档优化。目前,已有4万多项科技成果在福建转化落地,带动社会投资多亿元

走进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一辆10.5米长的纯电动大巴格外吸引眼球。今年4月份,该大巴被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其“心脏”——容量达安时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便是来自巨电公司全球首创的规模化生产大容量固态动力锂电池生产线。该电池单次充电可安全运行超过公里,核心技术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打破了纯电动车辆安全性和经济性难以兼得的瓶颈。

巨电公司与福建结缘,源于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简称“6·18”)。年,来自北京的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神州巨电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第十四届“6·18”期间与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成功对接,确定落户福建省南平市。此后仅用1年的时间,在省直相关部门和南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福建巨电公司就实现了投产目标,比预期提早了1年,其依托“6·18”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福建模式”也受到了广泛赞誉。

汇聚资源

打造系统创新链

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在专题调研后认为,当时福建科技成果转换难、企业寻找科技好项目难,福建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成长的烦恼”。为适应科技成果商品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趋势,广聚国内外科技、项目和人才,实现“借梯登高”,福建省决定每年6月18日,举全省之力在福州举办中国·海峡项目成果交易会。

年年“6·18”,岁岁开新花。16年来,福建“6·18”搭建起集聚科技、项目、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大平台,共征集推介科技项目成果10多万项,促使4万多项成果在福建转化落地,带动社会投资多亿元,推动福建产业结构调整、提档优化。在深化区域科技体制体系改革的先行先试中,“6·18”不断实现新的突破,成为福建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驱动的发动机。

打造平台容易,让平台真正发挥作用却不易,需要创新驱动和体制改革来激活。福建“6·18”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结合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合力破解产业高端技术难题,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近年来,为抢抓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福建省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链,中科动力(福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年底应运而生。然而,成立之初,公司产业基础、制造经验、技术支持都存在不足,面临如何继续发展的难题。

在三明、永安发改部门的推荐下,中科动力参加了“6·18”,收获颇丰: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签订了小型新能源汽车增程系统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技术开发合同书,项目提升了国内小型混合动力系统技术水平,有效解决了小型电动汽车里程短的问题。如今,中科动力完善了涵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汽车制造工艺路线,年产电动汽车6万辆以上,在全国各地建立的经销商网点超过家。中科动力也成为福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

福建省发改委总规划师林向东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创新驱动不可能面面俱到,因而“6·18”从制约福建发展最关键的领域入手,每年有针对性地邀请家以上项目资源丰富的高校、科研院校、科技中介机构参展,邀请2名以上“两院”院士等境内外专家学者参会。同时,柔性引进高水平研发团队,构建大平台、引进大成果,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引导企业更多走依靠科技、人才为支撑的创新发展新路,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精准对接

枝繁巢暖引凤栖

今年6月18日至21日,第十六届“6·18”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林向东介绍,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6·18”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统筹、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精准化对接、常态化落地”的运作模式,以不断创新改革的精神推动自身体制机制建设,成为“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

福建省发改委负责总体策划、协调与组织,会同经信委、科技厅,联合相关部门、地市,充分发挥“6·18”平台合力作用,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项目落地。找资源,做推介,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均衡发力,福建正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四链融合”推动创新发展,“6·18”也被打造成了“永不落幕”的项目成果对接会。

美国Skymind公司大中华区副总裁潘颜凯还有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6·18志愿者”。“这是兴趣,也是对这个平台的认可。”他告诉记者。

年还在创业的潘颜凯初次接触到“6·18”,就被交易会所吸引,“这个平台

1
查看完整版本: 成果落地生根企业借梯登高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