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值清明,我们提前去给父亲扫墓。墓地停车场里里外外大约停有三四百辆车。车来人往,川流不息。这里似乎成了阴阳交汇的神秘之地。冥冥之中人们都有这样的信念:我说的话,他能听得见;我做的饭他会享用;我送的钱他能收到;我的祈愿他定能帮我实现。
那些扫墓的人们,情绪低落,黯然神伤。此时,天空并没有下雨,但凝滞的空气,压抑的氛围使人仿佛置身于阴雨连绵,天昏地暗之中。泪水情不自禁地涌出我的眼眶。永远失去父亲的痛如一根根锋利的针重又深深刺向我的心房。
记得有人将杜牧的《清明》诗改成了剧本:
时间:清明节;
气候:雨纷纷;
地点:路上;
人物情态:行人欲断魂。
这是对清明时节眼前情景的最真实的写照。
来扫墓的大多是儿女们。传统说法,墓地阴气重,不适合年龄小的和身体虚弱的老人来此。
扫墓的人们都提着自己精心准备的贡品。我们给父亲准备了他生前爱吃的水果、糕点、牛奶等等。当然总忘不了做一碗面和饺子,外加一点醋和大蒜。这是父亲天天吃也吃不够的面食。
烟火缭绕之间,我们清晰地听见父亲墓碑后排那家女儿在说话:“爸爸您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了,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您!”更远处传来阵阵哭诉声,那是谁家的女儿?或者她是谁家的……(继续猜测是残忍的。)
人们在墓前祭祀、诉说、缅怀,将逝去亲人若隐若现的生命断章重又串联起来,似乎他(她)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清明这个古老的节日给了我们一个虚拟的阴阳对话的世界。就让风带去我们的思念吧!
在日本的一个美丽的港湾城市的山上建了一个“风之电话亭”,它的独特之处在于:没有连通线路,根本打不出去。但是来到这里打电话的人络绎不绝。原来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向逝者诉说的场所。他们倾诉着自己的思念与悲伤,而后擦干眼泪,转身继续回到生活中努力的前行。
关于前世,那是传说;关于来生,那是虚幻。生命不会重来,珍惜今生今世拥有的一切吧!
(图片来自网络,诚表谢意。如有不当,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