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首页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端午节,竟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
TUhjnbcbe - 2025/3/9 11:09:00
哪家白癜风医院便宜 http://www.znlvye.com/

又到端午,吃了这么久的粽子,

你真的了解端午的由来吗?

相信99%的人,

会异口同声地说:

“端午节就是专门用来纪念屈原的!”

真的是这样吗?

不妨先小柒穿越回战国时期,

一探究竟!

端午,和屈原有关?

战国时期,各个国家人才流动很大。一般的人才都很傲娇的,只要被国君“冷落”,这些人才就会另谋出路,例如在秦国大搞变法的商鞅,原本也是打算在魏国大展手脚的,但魏国却不珍惜。

因此,那个时代的人才,没有什么“情分”可言,毕竟“谈感情伤钱”。

而屈原和他们很不一样。

屈原是楚国的骨干成员,特别忠君爱国,屡次给楚王提意见。但是楚王不听就算了,还听信谗言疏远他。屈原悲愤不已,然后写下“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等诗句,并在五月五日这天,抱着石头投江了。

老百姓听说后很伤心,就跑到江边去凭吊屈原。为了保护屈原不被江里的鱼吃掉,有的往江里扔饭团来喂饱这些鱼,也有的往江里倒入雄黄酒,来把水怪“灌醉”。

于是,很多人认为五月初五就是专门用来纪念屈原的。然而!端午节并不是因为屈原才有的!

热,成了端午节

其实,在屈原投江前,端午节就已经出现了。早在先秦时期,温度非常高,尤其到了夏天,简直热到出门一秒就能成了“熟人”。

每到五月,天气过分炎热,细菌大量滋生,有毒的动物如蛇、蝎子等也开始出没,因此,古时候也将五月称为“毒月”。据说,五月初五这一天,更是最毒的一天,堪称“毒霸”。

身处热毒环境的人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如:喝雄黄酒,佩戴香囊、香草洗澡、屋里挂艾叶……以“重口味”来防虫防病。

后来,这些习俗慢慢传了下来,五月初五也有了专门的名字——端午

不仅如此,“吃货”的古人还试图用食物来驱邪避毒。于是,就出现了“角黍”。

在当时的夏至,“角黍”是用来祭祀的贡品。“角黍”是用竹叶包着米,做成牛角的形状,是粽子的前身。所用的米叫做黍,属阳。所用的竹叫做箬叶,属阴。古人认为阴阳调和,才能更好地驱邪避毒。后来,黍米改成糯米,“角黍”也也成了现在的粽子。

可见,端午节的由来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因为天气实在太热了。

那么为啥每到端午人们就会想到屈原呢?这可能与屈原投江时间的巧合,以及他的好文采,他的爱国情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屈原、端午节、吃粽子,总算都清楚了!

炎热的端午,吃粽子可以消暑避毒,加之糯米软糯甘香,实在美味,好吃到停不下来。但是很多人吃了粽子会胃痛,一不小心吃多了还会消化不良,怎么办?喝茶呀!

好茶“粽”是香

一直以来,粽子和茗茶都是十分默契的神仙搭配。

消暑解腻

粽子由糯米做成,加上各式馅料,甜咸美味各有所爱,但未免有些油腻且不易消化。

吃粽子时配上一杯茗茶,既能帮助吞咽,还有助于消化。茶水富含儿茶素、茶多酚等营养物质,能缓解粽子的腻,帮助肠胃消化,还能有效解渴消暑。

文化共鸣

粽子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十分深厚的传统食品,同时传播甚远。

茶叶的发展也经历了数千年,文化底蕴更为深厚。陆羽在《茶经》中提到:“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

对现代人而言,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清静、静心的精神象征。因此,端午传统佳节,享受粽子的美味,自然也少不了茗茶的共饮。

欢乐品饮

每逢端午节,勤劳的人们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有的人怕麻烦,会直接购买各种口味的粽子带回家。

国人送礼讲究“成双”,因此买粽子的同时,还会带上同样应景的茗茶。在炎热的仲夏,和家人一起品尝自然好茶,再来点粽子共话家常,团圆的幸福,也不过如此。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节,竟然不是为了纪念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