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首页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豪气,他在家办了个博物馆人民资讯
TUhjnbcbe - 2025/3/28 21:02:00

◎文/徐报融媒记者吴云

◎图/徐报融媒记者周杰

包着“黄皮”的唐槐枯枝、绝版的楚王山五色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喜礼单……铜山区大彭镇付庄村村民司保良在家中办了一个微型“博物馆”,收藏的数百件“宝贝”令人大开眼界。司保良退休前是大彭镇文化站的站长,他的目标是打造大彭镇文化艺术馆。

◆平方米展厅浓缩楚王山精华

夏日炎炎,来到大彭镇付庄村,村里是清一色的两层小楼。路过一片火红的凌霄花、一簇葱茏的绿竹,就来到了司保良的家中,门口挂着的“宝良艺苑”匾牌十分醒目。

一楼的客厅内,摆放着一排形态各异的灵璧奇石、几把明清时期的木椅,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约两米高的枯枝盆景,棕黑色的树干直径约有四五十厘米,干体中空,斑驳的外皮上有一大片漂亮的明黄色。老司说,这两根枯枝原是楚王山上的一棵千年唐槐,年7月的一场暴风雨,老槐树被大风刮断了一截树干,挡住了山上的道路,他将这根树干捡回家锯成两段,做成了两个大型盆景。其中一段枯枝中间形成的一个空洞,形状恰似一个唐朝仕女的侧脸,令人惊叹。出现“黄皮”的地方是因为树干上抹了桐油,他每天用毛巾擦拭,就形成了这种“包浆”的效果。

“博物馆”展厅约有平方米,可以说浓缩了楚王山的精华。除了唐槐,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盆景,都取材于楚王山上的枯枝烂根。老司根据它们的原形仔细琢磨,然后加以塑形,就有了各种巧妙的造型,有的盆景还在市里拿过大奖。

司保良最宝贝的是从楚王山上挖到的五罐五色土,如今已成“绝版”。青、红、黄、白、黑五种颜色的土壤,色彩鲜明、清清爽爽地保存在五个透明的玻璃罐中,上面贴着老司自己写的“楚王山贡品———五色土”几个大字。

“我以前是大彭镇文化站的站长,从年至年退居二线后,每天都要到楚王山巡视守护。偶然发现山上有五种颜色的土壤,就各取了一些保存至今。”司保良认为,后来有人在千佛洞发现五色土,远不如他取到的五色土正宗。这些年随着植树造林的大规模开展,曾经作为贡品的五色土已经消失,楚王山只能找到一些红土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铜山人,司保良对民俗文化情有独钟。他珍藏的物件很多都是亲邻用的东西,有吱吱呀呀的老风箱、28寸的凤凰自行车、母亲年轻时做鞋用的鞋样、姐姐小时候戴过的发卡、夹河老火车站的旋转盘电话机完好无损。

记者看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喜礼单上,多数都是2元钱的礼金,老司收藏的一把年出厂的风琴,至今还能弹出曲子……

◆62岁老党员一部活着的大彭镇历史

62岁的司保良本人,也是一部活着的大彭镇历史。

作为老党员,他曾守护楚王山15年,每天巡山约两小时,走10里路,每天写一篇守山日记,从未间断。有时因事务缠身实在去不了,他也会在日记上写明没去巡山的原因。

这些日记全部展示在博物馆内,活页纸打眼穿线,装订成册,封皮上写着“楚王山汉墓群保护管理所日记”。其中一页上写着这样一段话:“今天早上接到文物保管员老田的电话,说植树的人把挖机开到了一号墓的半坡上,我放下电话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守山日记一共写了厚厚13本,近万字,他把每页都编上了页码,共有多页。

守山期间,司保良到处奔走,呼吁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楚王山大大小小40多家采石场在0年时全部关停,同时也不再有漫山放牧的现象。后来楚王山安装监控,实行技防,老司就光荣“退休”了。如今虽然不再守护楚王山,但写日记的习惯一直保存至今,已经写到了多页。

从开始,司保良就坚持写大事记,个人的、楚王山的、大彭镇的甚至天下大事都会记录在册,到现在写了1多页。大彭镇最近在整理大事记,已经把重任交给了他这部“活历史”。

老司还擅长玻雕,玻雕作品曾被毛主席纪念堂收藏,玻璃本《红楼梦》获国家发明专利,还雕出了9米长的《清明上河图》。

细致、自律到极致,是很多人对老司的印象。他每天早起第一件事就是练习书法,写一段格言警句发到

1
查看完整版本: 豪气,他在家办了个博物馆人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