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好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节日--冬至!
生活从来不缺仪式感,你的心心念念,早就被华夏先祖安排到了生活里的岁岁年年。
今日冬至,凛冬从此至,严寒自此来。
先来了解一些关于冬至的硬核知识吧。
冬至又称日南至、日短至、冬节、亚岁、长至节等。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是四时八节(四时:春夏秋冬四季;八节: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之一。
据传,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既然是“过年”,那氛围感就必须拉满,让我们看看各地都有什么样习俗:
“冬至大如年”,民间尚进补。大部分人都知道“南汤圆北水饺”,但是我国地域辽阔,风土人情也不尽相同。
还有很多别的吃食也是冬至的座上客,冬至至、勤添衣、宜进补:看看我们中国人都准备了怎样的食物为自己进补吧!
1.吃汤圆--冬至圆(吃了汤圆大一岁)
2.吃饺子(“娇耳”)--有“消寒”之意(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
3.吃馄饨(冬至馄饨夏至面)--旧时京城民间习俗
4.吃烧腊(加菜添岁)--广东
5.吃姜饭--广东省吴川市(粤西地区)
6.吃麻糍(冬至粿)--浙江松阳
7.吃年糕--杭州一带
8.吃荞麦面--浙江等地
9.吃糯糕--台湾(蒸九层糕祭祖)
10.吃黍米糕--山西地区
11.吃赤豆糯米饭--江南地区
12.吃“头脑”(羊肉粉汤饺子)--银川
13.吃番薯汤果--浙江宁波
14.喝冬酿酒(糯米或者黄米,加入桂花酿造)--江苏一带
15.喝羊肉汤--四川
16.吃羊肉狗肉--贵州、北方部分地区
各种各样的饮食习惯,体现出我国民俗文化的多元并济,不论是吃冬至肉、献冬至盘,还是供冬至团、馄饨拜冬,都含有庆祝、祈福的美好寓意。
冬至这天,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自冬至起太阳高度回升、白昼逐日增长,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代表太阳新生,代表新的一个轮回即将开始。
温馨提示:不要盲目进补(虚者补之,不虚正常即可呦)
除了饮食文化,有的地方还有一些民俗活动,例如“画九”、祭祖、宴饮、举办庆祝活动等。
1.“画九”
冬至到来,意味着“数九”的日子也到了,“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所谓“数九”,即是从冬至逢壬日算起(亦有说法从冬至算起)。“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文字、圆圈、梅花)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是先祖们凭借自己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得出的关于气候于时令的对应关系。
一般北方“三九”最冷,南方“四九”最冷。那么小伙伴们自己也可以“画一画”,学会这个技能,你就可以轻松的知道你家最冷的时候是哪几天了。
2.祭祀宴饮(“祭冬”或“拜冬”)
唐宋时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冬至祭祖的形式分室外祭奠和室内祭奠。室外祭奠,在祖先墓地举行。这天给祖坟添土或竖碑,献贡品、点烛、燃香、烧纸、放鞭炮,行祭奠礼,以示对先人的缅怀。
室内祭奠,则在家祠举行。要在宗祠设香案,摆供品,供三牲(猪、鸡、羊或鱼),举行祭拜仪式,祈求全族福寿康宁。
3.绣鸳鸯鞋
古代有冬至向公婆敬献袜履,有祝尊长福寿绵长之意,因此,在过去冬至也称为履长节。
4.赠鞋
有的地方冬至也有赠送孩童鞋帽的习惯。赠送鞋帽,主要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健康地成长。
5.扫雪
《天宝遗事》载,唐人王仁裕每逢大雪,则扫雪通路,延请宾客到居处宴饮,称之为暖寒会。后人在冬至之后,也有人召集朋友,轮番聚饮,称为消寒会。
6.酿酒
客家人认为,冬至时的水味最醇,用它酿的酒可久藏不坏,柔和爽口,回甜生津,后劲颇足。姑苏地区也同样有酿酒的习俗。
7.搓圆仔
在闽南,潮汕一带,每逢冬至,除了吃汤圆外,还要搓两个大的圆仔贴在大门环上,象征团圆、吉利。
8.卡拉琼日
对于马扎尔人(一般指匈牙利人)而言,冬至是他们的卡拉琼日,他们会点燃巨大的篝火,举办盛大的晚会。(通过火焰的温暖,战胜寒冷的长夜。)
这些是我所知道的冬至,我是啥也想懂一丢丢,欢迎把你知道的也告诉我,让我每天多懂一丢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