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首页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最全春节民俗文化
TUhjnbcbe - 2025/4/2 18:22:0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歌从宋代流传至今,

传达了千百年来我们对春节的期盼与祝愿。

新的一年如期而至,

美好的祝福也从有机桦川开始!

祝愿大家

合家欢乐,万事如意!

且看桦川这片蓬勃的土地,

正是今年风景美,又将乾坤见春风!

想必欢笑已经盈满了除夕夜,

不妨再和我一起温习一下新年的年俗吧!

除夕

除夕守岁一家亲,

团团圆圆过大年!

除夕,又称大年夜。是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

初一

初一见面拜个年,

恭喜发财红包来!

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它标志旧的一年结束和新的一年的开始!

在传统年俗中,大年初一是个拜访长辈和亲友的重要日子。其实拜年是跟除夕守岁直接相关的。在传说中,每到除夕年兽都会出来为害,人们经过一夜的守岁和子夜的燃放鞭炮,吓跑了年兽,所以初一早上人们开门互相道贺。

初二

初二走访回娘家,

敬给父母一杯茶!

大年初二也是拜年,这一天嫁出门的闺女是要带着女婿一起走娘家的。其中又以新婚夫妇走娘家的规矩多。比如说带的礼物都要是成双成对的。娘家不能全收下,待回夫家时,还要再捎回去一部分。

初三

全族相聚共祭祖,

欢聚一堂食供品!

大年初三,俗称“赤狗日”,也称“小年朝”。这一天是全族相聚共祭祖的大日子。这一天的习俗有折叠烧门神纸,全家人会在这一天聚在一起,摆上贡品,祭祀祖先和烧门神纸。寓意着和和睦睦,欣荣向上。

还有中国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初四

正月初四福临门,

喜迎五路财神爷!

大年初四福临门,恭迎灶神回民间!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打扫年货;

旧时商家春节休假后,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请五路财神,初五开市,以图吉利。

初五

大年初五财神到,

祝你升官有发财!

大年初五民间习俗是拜财神,发利市。也称作“破五”,之前的禁忌过了这天都可破除,所以也称“初五隔开”。

这一天对于商家来说是个大日子,祈求一年财源广进,迎财神正是这天。商店这天要开张,放鞭炮,迎接新一年的好财运。

初六

初六下田备春耕,

快把穷气送出门!

初五刚把财神迎进门,初六就要送走穷神。送穷神这一天,要在家里面进行大扫除,扫出来的垃圾,还有没用的破衣服等等要全部扔掉,清理过去一年积累的晦气。

送穷出门,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意思就是祭送穷鬼(穷神)。传说穷鬼是颛顼之子。他身材赢弱矮小,喜欢穿破衣烂衫,喝稀饭。就算是新衣服给他,他也扯破或用火烧出洞以后才穿,所以宫里的人称他为穷字,送穷之俗在唐代相当盛行,后来也因此流传下来。

初七

出游登高称体重,

面条饺子和摊饼!

大年初七又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等。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古时候,曾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这个习俗就此流传下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最全春节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