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首页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庐陵祠堂的礼义门以及其建筑特色所包含
TUhjnbcbe - 2025/4/4 19:10:00

“礼义门”是庐陵祠堂的特色,然而随着历史演化,独立的礼义门在庐陵地区所剩不多,至清朝后礼义门逐渐与祠堂正堂入口连为一体,为三间三重屋檐牌楼式官帽礼义门,这种结合的礼义门高于前堂屋檐,使其更加雄伟庄重,有着强大的精神图腾作用,凝聚人心并激发对祖先、对民族的认同感。

江西吉安县富田镇王氏礼义官帽大门清中期祠堂

这种庄严的礼义门潜移默化影响每位仰首伸眉、意气风发的庐陵士子,如吉安县富田王氏祠堂。不管是独立礼义门还是综合礼义门,其门头形式大部分为木质结构,也有少数石柱木架结构,如吉安县渼陂梁氏宗祠。

江西吉安县渼陂村梁氏宗祠内部空间清中期祠堂

还有其规格比较高,门头与礼义门连体为三间五重屋檐的祠堂建筑,如吉安县富田王氏祠堂。也有礼义门头演变为楼阁礼义门的祠堂建筑,如吉安县富田匡氏祠堂。也有砖石牌坊式礼义门,通常为三间三楼式,如吉水下老街街尾纪念李邦华的忠烈祠,有结合墙垣的牌坊式礼义门,如吉安县钓源礼派宗祠。

江西吉安县富田镇匡氏祠堂入口大门清中期祠堂

祠堂正房建筑是由前厅、后正堂、左右两侧厢房组合的四合院形式建筑,受朱熹《朱子家礼》中“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於正寝之东。”的影响,均采用对称式布局,彰显出儒家的尚“中”精神。

江西吉安县富田镇王氏祠堂内庭天井清中期祠堂

《周易》乾卦中提到:“刚健中正,纯粹精也。”“中”所反映在对称式建筑所表达的君子美德。中间为天井,天井有着“四水归堂、中堂聚水、名蓄内气”之说法。天井有着通风、采光、排水作用。前厅建筑主要为祭祀活动及红白喜事聚餐场所,空闲时作为过道。前厅两侧为厢房和耳房,东西侧厢房用于放置祭祖吃饭时所用的桌椅餐具,平常活动时做休息房,部分祠堂则在东侧耳房造灶台,西侧耳房则为主事人员办公场所。

江西吉安县钓源村礼派宗祠明末清初时期祠堂

有些祠堂东西不设厢房,规格大的祠堂则设有东西厢房,并且有规格之分,体现了儒家中的左尊右卑、左贵右贱的秩序之本,如吉安县富田王氏祠堂,东侧为贵,属阳,所以有过道。西侧为阴,即未过道。

江西吉安县富田镇王氏祠堂西侧厢房

祠堂正堂通常为两层建筑,正方设有神龛,用于安放祖先灵位,前方置有一条精雕细刻的香案,其上摆放祭祀祖先的贡品及香烛基座。正堂顶部通常有朴实简雅的藻井,藻井具有天圆地方的意义,象征敬天尊神。二层阁楼则放置棺木,家族有人过世,取下棺木置于右侧,有儒家的秩序礼节,祖先在则处右。《道德经》中记载:“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左为阳则为生,右为阴则为死。

江西吉安县富田镇王氏祠堂东侧厢房

庐陵祠堂象征着庙宇,有佛教思想中转世轮回的寓意,既是对逝者同宗身份认可,也是对逝者家人的良好祝愿,“佥同厥谋共营寝庙,明德之后必有达人”,在吉水县八都镇铎塘村祠堂的楹联上可以看到佛教佳言美句。

江西吉水县城下老街李邦华祠堂清初时期祠堂

祠堂外墙在清朝后都以马头墙为风火墙,此墙便于防风防火,同时又具有装饰美化作用,其外观素雅,装饰简朴,既不失尊贵又完美融合于村庄其他民宅,真正的形成天人合一、宛如天开般世外桃源。

1
查看完整版本: 庐陵祠堂的礼义门以及其建筑特色所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