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首页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个破旧的水舀子,农村人家的普通用品
TUhjnbcbe - 2025/4/7 22:1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找哪家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

早在城市化进程步伐缓慢的年代,很多农村地区由于没有自来水,所以只能在厨房放置一个水缸。然后用水舀子舀水洗衣、做饭,虽然看起来比较原始,但却承载了很多人童年时的美好记忆。

由于水舀子是一种非常普通的生活用品,所以平时很少会有人注意到它。但有一个古董爱好者,却在一个老百姓家里发现了一个破旧的水舀子。

虽然这户人家的主人都没拿它当回事,因为水舀子是农村人家的日常用品,但经过鉴定之后竟然是一级文物。

一、“水舀子”竟是国宝

现在虽然很多家庭都已经住上了楼房,但依然有很多人住在农村。即使很多家庭都接上了自来水,但水舀子依然是生活必备之物。

现如今的水舀子材质可谓多种多样,铝制、木制、塑料等等,当年今天要说的这个形似水舀子的东西,却足以让人惊掉下巴。

说起这个文物其实十分难得,作为一个看似普通实则珍贵的文物,它便是今天的主角“西汉上林共府铜升”。在这八个字中蕴含了很多信息,年代、地点以及用途。

“上林”是秦汉时位于长安附近的宫苑,而“共府”则是供应谷物的府仓。那么什么是“铜升”?简而言之“铜升”是古代的一种量器,这种以“升”为单位的量器,主要的用途就是用来称量粮食。

西汉上林共府铜升上面还有4行合计22个字的介绍:“上林共(供)府,初元三年受琅琊。容一升,重斤二两,工师骈造。”

可以解释为西汉时期的上林共府,于初元三年接受了琅琊郡贡献。而这个量器的容积为一升,总重量约为二两,由一个名叫骈的工师制造而成。

作为一个研究汉元帝时期量制的重要文物,这个铜升的价值绝对不容小觑。目前藏于天津博物馆,并且被当做镇馆之宝。

二、西汉上林共府铜升

虽然这个铜升上的铭文只有22个字,但却清楚的记载和介绍了这个量器的身份信息。当然,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初元三年上林共府升”,不过后来被专家们简化为“上林共府铜升”。

虽然这个由青铜锻造而成的量器,从外表上来看十分神似水舀子,但它的价值却不可估量。

因为现代社会中的量器,基本上都参考了古代的量器,但由于目前出土的古代量器有限,所以还参照了世界公认的量器标准。

而“上林共府铜升”的出现,则一改往日无证可以的尴尬局面,因为这个“水舀子”上,清晰可辨的文字中,已经告诉大家它的用途了。

如果细致的诠释一下铭文中的含义,那么就可以更加细致的了解这件文物了。

“上林共府”作为汉武帝时期建造的一座皇家园林,汉代大儒司马相如曾作《上林赋》,这篇骈文中的“上林”指的就是这座上林苑。

而“共”和“供”同音,如果以“上林供府”为依托,那么就可以了解到这个量器,其实,是专门收藏在上林苑的“供品”或“贡品”,

而所谓的“初元”则是汉元帝的年号,如果和“受琅玡”一起去解释,则可以说成这件量器,早在汉元帝时期由琅琊郡送至京师。可见应该是一个比较贵重的物品,否则也不会兴师动众由琅琊郡的工匠打造。

“容一升,重斤二两”也很好理解,说的是这个量器的容积为一升,不过却并不是汉代的“升”,因为汉承秦制所以即使是量器,也依然使用的是秦制。

那么当时的一升换算成现代的容积是多少?专家们经过实际测量之后发现,仅有现在的毫升而已。

其实,这个量器不仅可以称粮食,而且也可以用来量液体。按照现在的“毛重”说法,古人在称液体的时候,会直接将铜升一起称重,然后再减去铜升的重量,所以才会将它的重量写的如此仔细。

而所谓的落款“工师骈造”则是规矩,因为按照当时的制度来看,让工匠在制造的铜升上写下自己的名字,主要是为了日后追责作为证据。

其实,这件铜升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22个字皆为隶书,这也说明西汉时期隶书已经开始流行。

结语

西汉作为我国第二个封建制王朝,在承袭了秦制的基础上,继续管辖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重量级王朝,西汉时期的文化发展和经济、政治走向。

其实,这对后续的封建王朝都有重要的影响,就拿这个“上林共府铜升”来讲,就影响了后世差不多0年的时间。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破旧的水舀子,农村人家的普通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