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首页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你可见过放河灯马颊河畔一村庄历500年的
TUhjnbcbe - 2025/4/10 21:2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最好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250407/h9vdlve.html

李志奎

在山东省平原县境内,风景秀丽的马颊河西岸有个叫戴家口的村庄,世代流行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晚上在马颊河中放河灯(亦称“放荷灯”、“散灯”)习俗。

据戴家口村戴凤成、祖化龙、戴重元几位老人讲述,放河灯习俗延续至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早年沿河附近的许多村庄也有七月十五放河灯的习俗,时过境迁,现在只有戴家口村保留了放河灯习俗,而且办成了河灯节。

但放河灯的由来却有多种传说。

其一,“河神说”。相传马颊河自发源地到入海口,玉皇大帝共派了七十二路河神掌管,并在河底修建了水府供河神居住,谁知河神不但不造福沿岸百姓,反而为了让沿岸村庄对他们祭祀贡品,在戴家口村东河内兴风作浪,使河水漫过大堤,良田被淹没,房屋倒塌无数。当夜河神向沿岸百姓托梦说,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对河神进行一次大祭,沿岸便不再发生洪涝灾害,庇护村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第二天早上人们奔走相告,可令人惊异的是村中人们都做了这个同样的梦。因此人们都说是河神显灵了。到了七月十五日那天晚上,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聚集在戴家口村东,各家凑齐三牲贡品,摆在河岸上供河神享用,有人说天太黑,怕河神看不见无法享用。于是有人拿来几盏小棉油灯点燃,下面托上荷叶放进河水中央,给河神照亮,并同时往河里抛撒水饺。果然,从此以后这一带好多年没有发生水害。于是,七月十五祭祀河神放河灯的习俗便延续了下来。

其二,“水鬼说”。在当地沿河村庄流传着一句俗话叫做“隔河一里不算近”。以前,河道上的桥梁非常少,要过河得绕很远的路。据《平原县水利志》关于年河道桥梁分布情况的记载,马颊河流经平原县境全长41公里,仅有桥梁6座,平均近7公里才有一座桥梁可供行人通行。戴家口村坐落在马颊河的西岸,可是在东岸也有大片的耕地。两岸之间没有桥梁可以通行,春种夏管、秋收冬藏全要靠渡船频繁往返,翻船溺水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便有了众多的鬼故事。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是所谓的“鬼节”,是祭奠祖先和已故亲人的节日。据说河里溺死的“水鬼”见到了灯光,就可以得到超生。七月十五日距离秋收的日期近了,又要频繁的穿梭往来于两岸之间,为求平安,便把做好的祭品撒到河里,祭祀河神、溺水而亡的水鬼不要作祟,在撒抛贡品的同时,把制作的小棉油灯放在荷叶上照亮,称之为“荷灯”,后演变为“河灯”。

其三,“祈福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沿河村庄大多都有捕捞鱼虾的传统,戴家口村也不例外。“七月十五鱼甩子”,正是鱼苗繁育季节。在这一天里禁止下河捕鱼,为的是让鱼能产出更多的仔鱼,不至于影响鱼类繁殖造成渔源减少。当地的渔民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也要祭祀河神,祈求下河打渔的时候保祐平安、保祐鱼虾满仓。祭祀活动中放河灯是必不可少的仪式。

其四,“送瘟说”。家人患有疾病,亲属为之制作河灯投放水中,表示送走“瘟神”,让疾病和灾祸随着河灯流去。

制作河灯要先把棉花籽捣烂,加上油脂调和,用绵纸包成包子状,放在铺有荷叶的托板上,一只只精巧的河灯制作好后。人们撑着小船把点燃的河灯一盏盏放入河水中,满河点点灯火,顺流而下,闪闪烁烁,随波起伏,把河水映得通红。河岸上锣鼓喧天,人头攒动,别有一番情趣。人们喜笑颜开,观赏着河中美景好不热闹。民间至今还流传着“七月半,放河灯,河灯亮,河灯明,男女老少笑盈盈”、“做河灯,做河灯,白天做晚上扔,下河打渔保太平”的民谣。

据戴凤成老人讲述,他在小时候曾参加过这种祭祀仪式,祭祀活动的场景十分隆重。仪式要由村中有威望的长者主持,摆放三牲贡品、焚烧纸马香烛、磕头、放河灯依次进行。解放后通过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不再相信祭祀河神能够保佑平安的愚昧行为,也不再搞祭祀活动,而是把这一习俗演变成一项民俗娱乐活动来开展,并把“荷灯”演变成了“河灯”。年农历的七月十五日,齐鲁电视台对戴家口放河灯现场进行了现场直播报道,村里的百姓对这件事都引以为豪,在当地也引起了较大反响。

年平原县文化局组织专家对放河灯民俗活动进行了挖掘和论证,一致认为放河灯是一项融祭祀、祈福、娱乐为一体的独具特色民俗活动,有突出的地域文化特色,具有一定的保护价值。七月十五放河灯被正式定名为“河灯节”。“河灯节”民俗活动现已列入德州市和平原县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保护项目。

李志奎,男,年11月出生,山东省平原县人。现任平原县文化艺术中心(文化馆)馆员,传统文化爱好者。曾获“齐鲁文化之星”等荣誉称号。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可见过放河灯马颊河畔一村庄历50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