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
黑茶的外观呈黑色,是后发酵茶,生产历史悠久,茶区主要在湖北、湖南、云南及四川等地,包括众多名品,其中安化黑茶和六堡茶是其中的佼佼者。
安化黑茶:有烟香味的茶安化黑茶,产自中国湖南安化县,因产地而得名,是采用安化山区种植的大叶种茶叶,经杀青、揉捻、渥堆、松柴明火烘焙干燥等工艺加工制成黑毛茶,并以黑毛茶为原料精制而成的产品总称。
名茶历史安化黑茶历史悠久,起源于秦汉时期的渠江黑茶薄片。唐朝时,安化有“渠江薄片,一斤八十枚”的记载。安化黑茶制作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据《明史茶法》记载,明嘉靖三年,御史陈讲疏奏云:“商茶低伪,悉征黑茶,产地有限。”这里的黑茶是四川绿毛茶经过蒸压形成的黑茶。由于湖南茶量多、质好、价廉,吻合朝廷“以茶易马”的愿望,在16世纪末期,四川黑茶逐步被湖南黑茶所取代。
明末清初,安化黑茶逐渐占领西北边销茶市场,安化成为“茶马交易”的主要茶叶生产供应基地。清末,安化茶叶名驰天下,安化茶产业盛况空前。清朝同治年间,在“百两茶”的基础上出现了“千两茶”。
年,抗日战争爆发,由于运输受阻,安化黑茶产制受到影响。年,留学日本的彭先泽先生在国民政府支持下,回到安化家乡,试压安化黑茶砖成功,开创了安化黑茶产制的新纪元。年,中国茶叶公司安化砖茶厂试制茯砖茶成功。年,是安化县茶产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在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安化县评为“年全国重点产茶县”,跻身全国十强,茶叶总产量位列全国第九,黑茶产量位列全国第一。
品质特征安化黑茶条索紧结卷曲,色泽乌黑油润,香气深沉纯正,带松烟味,冲泡后茶汤色泽红黄明亮,滋味醇厚浓和,回味舒爽,当年产的安化黑茶有一点点的苦涩味,耐冲泡。
品种等级安化黑茶成品有“三尖”“四砖”“花卷”系列,“三尖”指湘尖一号、湘尖二号、湘尖三号,即“天尖”“贡尖”“生尖”。清朝道光年间,天尖被列为贡品,供皇室享用。“四砖”是黑砖、花砖、青砖和茯砖。常称的“湘尖茶”为湘尖一、二、三号的总称。“花卷”系列包括“千两茶”“百两茶”“十两茶”。
安化黑茶分为4个等级,高档茶较细嫩,低档茶较粗老。其中一级干茶条索紧结、圆直,叶质嫩,色泽黑润。
采制过程安化黑茶用传统独特工艺,即鲜叶经杀青、揉捻、渥堆(发酵)、(松柴明火)烘焙干燥初制成黑毛茶,再以初制的黑毛茶为原料用特定工艺精制(包括自然陈化和人工后发酵)而成的具有独特品质风味的黑茶。
选购
选购安化黑茶时要选用正宗原产地生产的黑茶茶品,原产地在湖南安化县,原料是以云台山大叶茶为代表的安化大叶茶群体品种。除了原料之外,工艺环境不同,加工出来的黑茶品质风味就会有一定的差异。下面以主要品种分别介绍。
茯砖茶:砖面色泽黑褐,扳开砖后“金花”茂盛(“金花”就是一些金黄色的颗粒,学名叫“冠突散囊菌”,自然界中只有灵芝中有冠突散囊菌),内质“菌花香”高而持久,滋味醇和浓郁,有明显的菌花味,汤色红黄明亮。
千两茶花卷茶:茶柱紧实,色泽黑褐有光泽,可以有“金花”,香气醇正,滋味甜润醇厚,“烧芯”霉变的千两茶不能购买。
天尖茶:色泽乌黑油润,内质香气高而浓,有松烟香,滋味醇厚,不苦涩,汤色稍橙黄,陈茶有“樟”香味。
黑砖茶:砖面平整,花纹图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黑褐,砖内无黑霉、白霉等,可以有“金花”,内质香气纯正,或带松香烟味,汤色橙红尚明,滋味醇和,有苦涩味或粗老味的不是好茶。
青砖茶: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滋味尚浓,无青气,陈茶甘甜十分明显,汤色红黄尚明。
总体来说,安化黑茶条索紧结,匀整,以颜色发黑、有光泽的为优,有红色或棕色等杂色掺杂的话则质量较次。纯正的安化黑茶带有松烟香和甜酒发酵香,茶色如琥珀,纯净明亮,入口醇和、柔滑,更耐冲泡。而质量差的安化黑茶,茶汤浑浊,杂质较多,味道苦涩有异味。
储存方法
安化黑茶的储存方法主要有冰箱冷藏法、木炭储存法、暖水瓶储存法、化学储存法、生石灰贮存法、陶瓷坛储存法。家庭常用冰箱冷藏法和暖水瓶储存法。冰箱冷藏的方法是将含水量在6%以下的安化黑茶干茶装进铁或木制的茶罐,罐口用胶布密封好,把它放在冰箱内,长期冷藏,温度保持存5℃,效果较好。暖水瓶储存方法是将茶叶装进新买回的暖水瓶中,用白蜡封口并用胶布密封。
安化黑茶宜在空气中自然发酵保存,所以它最适合的保存方法是阴凉、通风、干燥、无毒、无异味的自然条件。阳光不要直射茶罐。买回的茶叶最好一个月内喝完。
冲泡方法
投茶:将黑茶大约15克投入壶中。
冲泡:按1:40左右的茶水比例沸水冲泡。由于黑茶比较老,所以泡茶时一定要用℃以上的沸水,才能将黑茶的茶味完全泡出。
品饮:泡好后,即可进行品饮。品饮者如果喜爱喝较浓的茶,可将投茶量增加或浸泡时间加长。相反,如果喜爱较清淡的,可减少投茶量或减短浸泡时间。
注意事项
冲泡安化黑茶时水温要高,用℃沸水冲泡;或者用沸水润茶后,再用冷水煮沸其味道更好。茶水比例:高档砖茶及三尖茶茶水比为1:0左右,粗老砖茶为1:20左右。冲泡方法:冲泡黑茶时,较嫩的茶多透少闷,粗老茶则多闷少透。粗老茶也可煮饮,每个茶都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根据其特点选择冲泡方式和冲泡时间。
茶博士TIPS
安化黑茶含有氟化物和多种抗菌物质,可以降低龋齿的发生率。安化黑茶中含有丰富的茶碱,可以缓解疲劳、振奋精神。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C,可以抗氧化、延缓衰老。儿茶素可以降血压。此外,还有降脂、减肥、抗菌消炎、防癌、抗癌、防治糖尿病的功效。
六堡茶:嘉庆年间的名茶
六堡茶,属黑茶类,主产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六堡镇,蜚声中外。因为六堡茶茶汤红浓明亮,所以六堡茶独有的“中国红”寓意着平安喜庆、和谐团圆、兴旺发达。
名茶历史
清朝初期,在广州、潮州一带,六堡茶开始兴盛起来。从清朝康熙年间开始,在两广涌现了一批六堡茶老字号。乾隆二十二年(年),清廷只留广州一个口岸通商,于是“十三行”便独占中国对外贸易,六堡茶也随之名声大噪。清代嘉庆年间,以特殊的槟榔香味而被列为全国名茶之一,驰名中外,排名仅次于普洱茶。
六堡茶的发展历经了“平三藩”“十三行大火灾”“太平天国”“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历史变化,几经磨难,茶号众多,并将茶叶贸易做到了英国等欧洲国家。
20世纪50年代起,由于加工粗制滥造,传统风味消失等原因,销量逐渐降低,六堡茶被其他名茶所取代。近些年来,梧州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六堡茶产业发展,产量和质量逐年提升。
品质特征六堡茶外形条索紧实、圆直,色泽黑褐有光,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馥郁纯正,滋味浓醇甘爽,有槟榔香味,叶底红褐或黑褐色,总之具有明显的“红、浓、醇、陈”等特点。
品种等级
六堡茶按采摘的时间不同分为茶谷、中茶、老茶婆、二白茶等。按不同山头出产的六堡茶口感和香气的不同分为黑石茶、虾斗茶、恭州茶、英记茶、广元泰茶等。六堡茶按工艺不同分为古法六堡茶和现代工艺六堡茶。六堡茶按品质分为特级和一至六级。
采制过程
过程包括采摘、初制、复制、精制,最后凉置陈化、包装。其中采摘标准为一芽三、四、五叶。初制过程包括杀青、揉捻、沤堆、复揉、干燥。复制过程包括过筛整形、拣梗拣、拼堆、冷发酵、烘干、上蒸、踩篓、凉置陈化。精制过程是先增湿,再堆沤,其实是补初制过程中的发酵不足,在沤堆的湿热作用下,茶叶的内含物进一步变化,茶黄素、茶红素等有色物质增加,使色、香、味加厚,达到六堡茶的特有品质风格。凉置陈化是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不可缺少,六堡茶品质要陈,越陈越好。六堡茶一般采用传统的竹篓包装,有利于茶叶存放时内容物继续转化,使滋味更醇、汤色更深、陈香显露。
选购
六堡茶的选购要看购买者的目的和品鉴水平。购买目的有现饮、追求口感、收藏,如果为收藏,那可以选择年份较新的茶,也可以选择10年以上的老茶,更有升值空间,当然也要储存得当。如果是现饮,陈化年内的茶都可以,性价比较高。如果是为追求口感,可以选择陈化5年或7年的茶,口感醇厚,茶香纯正。下面以饮用特级六堡茶为例,说明选购的重点。
一看外形,优质六堡茶干茶条索紧结、匀整、重实,色泽黑褐。二看茶汤,优质的六堡茶汤色红亮、通透。
三闻香气,六堡茶香气浓醇纯正,有令人心情舒畅的茶香,有槟榔香、药香、参香、木香等。
四品茶汤,好的六堡茶滋味醇厚,回甘快而强烈,生津润喉度高,口感甜滑,让人有峰回路转的愉悦感。
储存方法
六堡茶存放时间越长越好,但要注意储存方法。储存六堡茶的器具不应过于密闭,应略透气,存放六堡茶的器具一般是瓷器、陶器、竹制品等,一般以陶瓮为佳,而瓷瓮则适宜存放陈茶。当然用牛皮纸或生宣纸也可以。注意不要阳光直射,要避免潮湿。茶如果有仓味,可置于通风处,等仓味散尽再储存。存放六堡茶的地方,不需要空气流动过快,如果是一定年份的充分发酵的六堡陈茶不仅不应通风,而且还要避免通风,保持其透气即可。同时要远离有异味的东西和具有污染性的物品。
冲泡方法
洗茶:用沸水90℃~℃,冲泡5~8秒后,倒掉。
冲泡:用沸水泡7~10秒后,立即倒出茶杯,以免过浓。
品尝:待温度适宜时即可饮用。六堡茶有耐泡的特性,冲泡十多次,依然有茶香,但是第十泡左右以后每增加一泡可增加5秒钟。
也可以把六堡茶放在瓦锅中,加水明火煮沸后,放置,待温度适宜时饮用,倍感味甘醇香。六堡茶冲泡后隔夜滋味不变,汤色不浊,清凉祛暑。
注意事项
冲泡六堡茶时一定要用滚烫的沸水来冲泡,这样茶叶的味道才能泡得出来。
茶博士TIPS
六堡茶具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的作用,含有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可以帮助人们除油腻、助消化、减肥等,还能延年益寿。尤其适合肠胃不适、便秘、湿气重、高血压、抽烟喝酒、减肥、痛风的人群。炎热的夏季饮用六堡茶清凉祛暑、让人倍感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