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北京,记者张晓翀)讯,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长期以来行业规模居于世界首位,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因此推进“制造强国”战略需金融产业持续助力。
近日国内各方专家和业内人士在金融街论坛“金融创新助力制造强国”分论坛上,就如何通过金融创新助力制造强国建言献策,展开了深入广泛的讨论。
金融行业对制造业支持力度仍偏低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表示,新发展阶段,机械工业的短板逐渐显露,按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要求来看,机械工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大而不强的问题依然突出,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对外依存度高的问题。
上述问题主要表现在,国内共性基础技术原创性能力薄弱,支撑不力;高端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不足,对外依存度高;协同创新不够,融合发展不足,成为转型升级的障碍;中小企业资金困难,创新研发明显动力不足。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指出,虽然近年来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金融与产业科技发展之间仍存在着屏障。金融业务模式与制造强国建设还不完全匹配,制造业融资体系和结构还不完善。
据市场机构统计数据显示,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达26.26%,而行业融资规模在各行业中比重偏低,低于金融、采矿、公用、建筑、交通、房地产等诸多行业。此外,金融行业对制造业民营企业支持严重不足,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数量占全国制造业企业数量比重接近99%,但金融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微弱。
工信部财务司副司长翁啟文说,年以来,工信部会同财政部和“一行两会”开展产融合作工作,形成了政策共商、机制共建、信息共享、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产融合作体系,联合出台了多项创新型政策,以支持制造业融资。
金融业将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支持制造业发展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董事长张晓仑指出,希望金融机构向科技研发和技术升级方向注入长周期优质财务资源;支持制造企业绿色低碳发展,帮助制造业更好完成绿色技术改造、低碳科技创新等任务;探索建立金融业和制造业在新时代共同发展的新机制。在智力资源、渠道管理等多个方面相互支持。
陈斌认为,在支持方式上,希望能够围绕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