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9月港股走得如此不堪,又是一个单边下跌的月份。全月没有像样的反弹。恒指运行空间在.28-.51点。
市场持续走弱,是众多利空共振的结果,从月初的俄罗斯对北溪1号的断供引发欧洲能源危机,到美国通胀数据持续维持在高位,尤其是后期在美联储9月加息落地之后不但没有止跌,反而其鹰派讲话强化了后期加息的预期,这个完全颠覆了市场的认知。直接导致恒指跳空持续下行。月末的美元强势飙升更是引发全球资产集体陷入滑铁卢。
经济层面,8月国内进出口数据双双出现回落。市场层面,传闻腾讯()要减持上市公司股票投资、CXO类遭受利空打压、比亚迪()被股神巴菲特减持等等轮番冲击市场。
如此糟糕的市场环境,对投资者而言确实非常难。能扛住下跌逆势上涨的品种可以说相当罕见。从板块看,最强的是大消费类,其中最靓的当属于本栏9月金股的呷哺呷哺(),最高涨幅在53.6%、电商龙头新东方在线();再是受俄乌冲突刺激的油运股中远海能()及9月金股中集安瑞科();其它还有博彩类及医疗类、地产类个别品种。
9月的这波下跌相当的恶劣,因为恒指跌穿了今年3月15日的低点,再下去就是年10月31日的点。这难道是10年后的又一个轮回?
从理论上来说,也没什么不可能的,历史通常都是不断被改写的。就像美元指数,谁能想到在恶劣的情况下居然创出了自年5月以来的新高。更想不到的是英镑居然历史性的和美元平价,甚至预期还会跌破。
从源头上分析,最早的始作俑者就是疫情,持续的时间和力度前所未见。至今也无可奈何继续在发威。严重的时候导致经济出现停摆。最大经济体美国的应对就是不断放水,如疫情之前,美国的资产负债表是4.2万亿美元,疫情后的两年开始大量印钞,到今年6月初增加到9万亿美元,印钞数量等于前40年的总和。后果就是通胀高达9.1%。而如今为了压通胀,又在超预期的加息。按照现有加息节奏,明年的联邦利率将要到4%上方。如果通胀还在8%的高位,明年都不用想降息的事。通常情况下,降息是刺激经济,加息是给经济降温。现在是反向的,经济相当糟糕还在加息。这就犹如在伤口上撒盐。
其次,俄乌冲突演化到现在,战况本身已经不是重点。另一个领域的暗战已经被摆上了桌面,从欧洲的天然气被断供开始,经济战进入白热化。这张最大的底牌已经翻开,而且伴随着北溪管道的被人为破坏,欧洲和俄罗斯之间已经暂时失去了谈判的筹码。接下来欧洲这个冬天将特别“寒冷”,随之而来还有企业的产能的压缩,供应链的逐步断裂,连锁反应之下需求的萎缩。
当前面临的新变化是乌克兰东南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州入俄公投正式落下帷幕,结果出炉。普京宣布乌东四地并入俄罗斯。这意味着该四洲已经纳入俄罗斯领土,乌克兰再要夺取性质就变了。接下来有几种情况:一是乌克兰进攻该地区,俄罗斯就会采取激烈的方式应对;二是默认既成事实,保持僵持状态;三是进行和平谈判化解危机。到底是何种演化方式,关键看幕后推手的态度。笔者认为第二种方式的可能性偏大。因为在目前状况下,任何一方妥协的可能性都不大,而走激进线路也不太敢。因此预计这种僵持状态会常态化延续到明年冬天。这对于世界经济而言是重大挑战,欧洲能源危机会进一步深化。当然,也不排除出现极端情况。
再看汇率方向,9月底资本市场一片哀嚎,和美元指数强势飙升有重大关联。人民币也同步受到冲击,暂时来看,欧元、英镑、日元都缺乏有效干预手段。相对而言,人民币汇率有自主可控能力。但美元已经形成虹吸效应,除非通胀能下来,否则基本无解。
对于港股的后市,市场看法有分歧,乐观者认为中国无论从经济增速、估值、完善的全产业链、疫情防控等方面都具备优势,恒指不应再看淡。悲观者认为外围形势依旧不明朗,中国无法独善其身,各种连锁反应对港股持续构成冲击。笔者的观点是从稳妥的角度出发,不妨让子弹飞一会,不去做预判,恒指会走到什么位置都是事后才知道。注意一个关键节点,就是二十大会议期间容易出现变盘。
年10月投资策略:选择抗压能力强的品种
智通财经9月金股再度大幅跑赢大盘。9月同期恒指最大涨幅-0.6%;9月十大金股平均最大涨幅12.5%。9月十大金股月度最大涨幅具体如下:呷哺呷哺()涨53.6%、新东方在线()涨26.2%、中集安瑞科()涨15.3%、保利物业()涨11.6%、JS环球生活()涨11.3%、威高股份()涨3.9%、时代电气()涨2.9%、中国银河()涨0.7%、嘉里物流()0%、百威亚太()-0.9%。
单边下跌月份能取得这种收益确实算不错,半数个股涨幅在10个点以上,主要原因是抓住了市场的主线。最给力的就是呷哺呷哺()。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没有全面实现正收益。这也侧面反映了市场的冷热不均。
预计这种分化格局在10月还会持续上演,无论行情是如何的演变方式,总是会有少数个股会受到追捧,而绝大多数品种都会备受煎熬。
国际环境的复杂多变,一直都在对市场产生各种影响,投资者需要做好各种应对。尤其是基本面已经出现变化的,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应对。比如说汽车这条线就要谨慎,传闻特斯拉都要降价,显示日子不好过,其它的车企能好到哪里。再看苹果,也在下调出货量,消费电子显然也很难有作为。光伏这块硅料价格如果不下来,中下游利润难有保障,欧洲这个大市场也面临困境,为应对天然气短缺被迫会转向传统能源,新推出的一系列的举措表明对碳中和有心无力。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资金其实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是:选择抗压能力强的品种。策略也只能围绕这个方向走。结合二十大政策预期,预计大消费会持续成为接下来重点,这里面主要是往疫情修复的线路上靠,如免税、文娱、旅游、航空、啤酒。博彩类9月已经有一些动作,但考虑到接下来还有旅行团的放开预期,因此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