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城里的美食很多,满城开花,每次来,都不会亏着嘴。先来介绍几家我们吃过的列入非遗的美食。
1、正定宋记八大碗年6月29日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各地好像都有“八大碗”,“七个碟子八个碗”是老百姓饭桌上的待客风俗,丰俭由人,搭配随意,花样繁多。
正定的“八大碗”,主要包括四荤、四素。四碗肉菜和四碗素菜的形式在唐代时候已经定型,流传至今。
四荤以猪肉为主,精选肘子肉、五花肉、后臀肉,还有用精肉做成馅制成肉丸子,分为扣肘、扣肉、方肉、肉丸子。
四素以萝卜、海带、粉条、豆腐为主,有30多种,可以自主选择其中八种。
▲正定八大碗(图片来自网络)
2、真定府马家卤鸡年6月29日被公布为河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马家卤鸡,起源于明末清初,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朝同治八年(公元年),有记载的第一代传人叫马洛发,从直隶祁州(现河北省安国市)搬到了正定府。他把祖传的卤鸡定名叫马家卤鸡,并开设了马家卤鸡店。
马家是回民,对选料特别讲究,一律采用鲜嫩活鸡,屠宰严格依照伊斯兰教规。
卤鸡的味道就在于一个“卤”字,汤底是秘制传承的祖传老汤,要加入20多种中草药和香料。
年,经“带货达人”慈禧太后品尝赞赏以后,马家卤鸡一度成为贡品,名声大振。年,真定府马家卤鸡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多次参加国家级美食节展示展销。
二十多年以前,我第一次在家门口的代售点买到它的时候,它叫正定马家老鸡,更直接叫出了岁月的流传,醇香可口、肉质筋道、口感嫩滑、回味悠长。
▲马家卤鸡(图片来自网络)
3、正定崩肝年1月27日被公布为石家庄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定崩肝是一道回民凉菜,以羊、牛肝为主料,据说全国只有正定有这道美食,堪称正定一绝。
据传唐朝的郭子仪带兵驻防真定(今正定)。一天,军营正要开晚饭,一锅炖牛肝热气腾腾。忽然探马来报,城西擅马口发现敌情。郭子仪率众将士出征,三个时辰以后凯旋。
回营开饭揭锅一看,一锅牛肝自然煨干,不糊不焦,入口松脆清香。西域名厨马师傅受到启发,后来研制成功“美味崩肝”。
制作崩肝,首先要选用质地细腻的新鲜牛肝,放进高汤里煮熟,捞出晾干。
制作崩肝的两大关键是切丝和卤汁。
虽然正定崩肝已经从家庭作坊生产转变为生产线,但是切丝要求必须手工,将煮熟的牛肝切成“寸断”:长3.3厘米,约莫一寸,宽和高只有几毫米。肝丝再细就断了,粗了造型不美而且影响口感,这就要求厨师的刀工必须有两把刷子。
“寸断”切好之后入油崩炸,“崩”的手艺介于煎和炸之间,用的油比煎多、比炸少。小火用油将肝丝中的水分慢慢烘出来,直到肝丝逐渐变得筋道脆弹,成品吃起来更有嚼头。
肝丝变成金黄色的时候出锅,在卤汁中浸泡12个小时。卤汁里除了酱油、香油、八角、茴香之外,还要有丁香等秘方,才能提味。
▲正定崩肝(图片来自网络)
4、王家烧麦年1月27日被公布为石家庄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烧麦”是北方特有的一种包肉馅蒸熟的面食品。因为形状像麦稍上绽开的白花,因此得名。
烧麦和包子的区别是:包子皮用发面,烧麦皮不用发面。
皮薄、汁多、肉鲜,是一个好烧麦的基本素质。
王家传统烧麦,所选的牛羊肉全部严格按照伊斯兰教规屠宰。为了保证肉质鲜嫩,牛肉只选腰窝、肋条、三叉,羊肉只选前腿。
用开水烫面,烫面的温度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天气炎热,烫面的温度稍低;天气越冷,烫面的温度会随着季节的寒冷而增高。
正定城里的“王家烧麦”招牌好像是最多的,我们吃过几家王家烧麦,难分伯仲,都挺好吃。
▲王家烧麦(图片来自网络)
5、真定府正顺饸饹年11月26日被公布为石家庄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饸饹,(读音hé·le),也作合饹,也叫河漏(读音hé·lou),据说起源于隋唐。
饸饹,是北方老百姓粗粮细做的典范,用荞麦面、豌豆面、莜麦面或者其他杂豆面和成面团,其中掺入榆树皮面做粘合润滑剂的是上品。因为杂粮面没有小麦面粘性大,不像白面那样容易揉面、擀面,所以得用饸饹床子压出饸饹条。
饸饹床子,是一种木制或铁制的有许多圆眼的工具(个人感觉是吃货们对杠杆原理的最好应用)。
大饸饹床可以架在锅台上,把和好的杂面团放进饸饹床子的空腔里,使劲压下饸饹床子的木柄,面团通过圆眼被挤出来,形成圆圆的长面条,直接落入下面的开水锅里煮熟。
饸饹就是一种杂粮面的圆面条,但是比面条劲道。
真定府的正顺饸饹从第一代回族名厨王文生研制开始,历经五代祖传,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主料是荞麦面,搭配一定比例的白面、榆皮面。
饸饹卤汤用牛骨汤、精牛肉、大葱、香菜加上丁香、桂皮、砂仁、肉蔻、花椒、小茴香等20多种作料熬制而成。
▲正顺饸饹(图片来自网络)
6、正定梁家排骨制作技艺年12月14日被公布为石家庄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梁氏宗谱》记载,明朝政治家、军事家梁梦龙晚年退隐老家真定(今正定),自己整理了“阁老食单”养生养性。“阁老食单”距今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很多内容已经失传,只有排骨一单完整地传给梁氏后人。
第四代传承人梁立新创立了正定梁家排骨馆,谨遵祖训“技发乎情,骨以养生”,所做的“梁家排骨”在周边百里都很有名儿。
正定梁家排骨的制作技艺包括分割、腌制、炖煮等16道制作工序。
第一是选料严,选取当地土养笨猪,只取猪大排、猪小排和棒骨。第二是用家传酱料腌制,根据大排、小排和棒骨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酱料,腌制的时间也不一样。三是用古法炖煮,小火慢炖,骨肉轻轻一撕就能分开才算炖到火候,骨酥肉烂、入口即化。
▲作料(图片来自网络)
▲大棒骨(图片来自网络)
▲小排(图片来自网络)
正定梁家排骨有三个品种:养生大排、秘制小排、养生棒骨。小排肉骨头少,适合老人孩子。大排骨和大棒骨上的肉非常多,有肥有瘦,骨腔里面满是骨髓,吸一口超香过瘾,是吃货的标准心头好。
解腻最推荐炖萝卜,再配上一碗玉米糊糊,两个玉米面饼子,一顿饭荤素精粗塔配,挺健康!
还有几家有特点的美食:
◆水塔羊肉和回味斋饭店的羊肉包子,两家都是农家院饭馆,相隔也不远,主打羊肉、羊肉包子,配上棒子面粥。
水塔羊肉在西临济路与城东街交叉口东80米路南的一座水塔下面,有这个明显的路标,很好找。
回味斋在正定镇顺城关村村委会西行50米路南,去的路有点儿迂回曲折,顺着大字路标走就行了。在他家院里吃饭可以顺便看看护城河的景致。
◆正定魏家驴肉也是非常有名的,开了三家分店,我们去的是正定县成德南街中土商务楼的老魏家驴肉大饼店。
大饼卷驴肉,驴肉名不虚传,焖子特香。现烙的大饼松脆鲜香,饼很大,一定要量力而行,饭量一般的一个人切两三角就够了。
◆正定县旺泉街的陈饸子饸烙,在隆兴寺附近,应该算是比较出名的一个店了,装修的古色古香,每天几乎都是满座。
饸饹面很大一碗,汤头口味很好。要一套的话,一盆饸烙随时续面,13种配菜,3种卤子,有点儿过桥米线的风范了。
还有郝家排骨、开元寺门口的烧饼……正定美食,满城开花,好吃的冒热气,价格嘛接地气。
不论是特色“非遗”,还是百姓美味,能够千年百年让吃货们用脚投票的,离不开“虔诚”两个字。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诚心用料,诚恳制作,诚信经营,蒸腾出暖心的味道。
三餐四季,寄托着凡人众生最平凡的愿景,深刻而又鲜活的古城魂儿,就在这热腾腾、甜滋滋、香喷喷、活生生的传承之中流传。
(正定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珠、京昆、石黄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坐落于境内。)
——End——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更多精彩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