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一个偏远的山村,这里的父老乡亲们,观念都非常的传统守旧。
我们那过年有一个祭祀,叫还香烛。还香烛表达的是人们感恩神灵的馈赠,以及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愿。
还香烛的日子人们会选择在小年到大年30,之后的每一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定。
我们家一般会定在年26,祭祀的时间可选择中午或晚上,一般选择晚上的为多。
这一天会非常的忙碌。一大早,妈妈就要去奶奶家,和婶婶一起磨豆腐。磨豆腐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仅因为手工磨豆腐,工序繁杂,火候难把握,更是因为这豆腐就是祭祀时要供奉的用品。它代表的是我们一份虔诚的心。
磨了豆腐,还要杀一只大公鸡,上供用的鸡,非常的讲究,需要选鸡冠大的大公鸡,处理好之后,盘成上供用的造型,整只鸡是竖直趴在盘中的,昂首挺胸的样子,精神十足。
用于上供的鱼,一般选用鲢鱼,烹饪方式通常是整条鱼油炸,在烹饪的时候注意不要让鱼皮破损,也不要掉尾巴,摆放的时候应该是鱼头朝里。
至此,供奉用品准备的基本差不多。晚上,准备好一个大方桌,摆在自家大堂的正门口,摆上贡品后,用煤油点上一根小蜡烛。再用一个大盆插上满满的一盆红蜡烛,这也是还香烛时,小时候的我们最喜欢做的事情,现在看来,这也是小孩表达诚意的一种方式吧。
我记得小时候爷爷还香烛,还会占卜,现在这个手艺到我爸这里,已经失传了。我爸会在点好香烛的贡品前,对着天地,虔诚地向神灵说明时间地点以及来意,烧些钱纸,拜上几拜,我们全家其他人就静静地站在旁边,心里也在默默地祈祷着,到叩拜时,再跟着一起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