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明节,由于疫情管控,为配合防控疫情您的儿女不能前来为您祭祀,特委托我们公墓的工作人员,为他们带来对您的思念之情。”4月5日上海仙鹤园公墓内,两位工作人员来到一块墓碑前,敬献鲜花、擦拭墓碑、系黄丝带,鞠躬缅怀。和一般的祭祀不同,他们身旁还有一名视频拍摄者。三人并非逝者的亲朋,而是陵园工作人员。
近年来疫情防控期间兴起的代客祭扫,今年清明在上海地区较为普遍。代客祭扫一般分为免费祭扫和收费祭扫两种模式,服务内容主要包括播放祭扫市民寄语视频、擦拭墓碑、摆放贡品、敬献鲜花、扎祈福丝带、挂心愿卡等。整个服务由陵园工作人员现场完成,并及时将祭扫视频传送给市民。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了解,有代客祭扫需求的多是身在异地、异国的人士或市内行动不便的市民,随着健康祭扫、安全祭扫、绿色祭扫等理念的传播,近年来选择远程祭扫的市民相较于之前整体呈增长趋势。
疫情时期代客祭扫需求猛增,多种服务可选
上海市民政局殡管处处长黄一飞曾向媒体表示:清明节是缅怀先辈、纪念亲朋的传统节日,但清明节现场祭扫人员数量大、流动范围广、人群聚集度高,存在较高的疫情防控风险。为保障广大市民的健康安全,今年清明节期间上海出台了“1+1+3”举措,即“暂停现场祭扫,保留预约落葬,推行三项便民服务(网络祭扫、代客祭扫、集体祭扫)”。据法治日报报道,上海年选择代客祭扫服务的有家,而截至年3月30日,上海各公墓已为家完成了代客祭扫。
上海海湾人文纪念园代祭扫。图据中国日报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通过梳理各地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