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时。
今天,全国各地都在喜悦和谐的气氛中过节。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和民族风俗不同,过节的形式也有着不同的差异。而今天小筒子就为大家来说说老北京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首先,老北京人过中秋节的活动主要有拜月、赏月、挂彩灯、吃月饼、供兔儿爷、饮桂花酒等习俗。而在民间传说中,拜月是女人的事,因此老北京人又将中秋节称为“女儿节”。
既然说到中秋节,那必须要说一下月饼了。
月饼是中秋节这天必吃的点心,那么问题来了,您知道最早的月饼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最早的月饼出现在宋朝。
据记载,苏东坡的诗里就出现过月饼,他曾这样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也就是说,最早的月饼大概在宋代就已经有了。
在老北京人吃的月饼中,主要有“自来红”和“自来白”两种。“自来红”主要是由芝麻油做的皮,里面裹有各种果仁以及红糖,多用来“供月”。而“自来白”则比较随意,皮是由普通的猪油合着面粉做成。
除了吃月饼,老北京人中秋节这天还得吃一种名叫“团圆饼”的面食。这两者从外观上看,团圆饼要比月饼大许多,其口感和制造方法基本一样但团圆饼可以作为主食食用,月饼只能作为饭后茶点。
团圆饼的制作过程,一般是将发好的白面加上碱揉好擀成四片薄面饼,然后在面片上撒上芝麻酱、糖桂花汁,再放上一些核桃仁、葡萄干等果脯,一层层叠好,再擀一块比较大的面片从上向下将其包成一个圆形的饼,最后放在蒸笼里蒸好即可。吃团圆饼寓意着全家团圆,和和美美。
在吃团圆饼之前,老北京人还有拜月的习俗。拜月的时候要有月光码,就是在一张大的白纸上印上神符,纸的上半截印着太阴星君,下半截印着兔儿爷和月公。然后将这张印有神仙的纸糊在秫秸秆上。等到月亮升起后,女人和小孩会先拜月光码,然后再祭拜月亮。之后众人会分吃上供的供品。
中秋节这天,老北京人上供的贡品主要是月饼和团圆饼,但贡果中讲究不能有“梨”,因为梨的谐音是“离”,这是为了避讳“分离”等不美好的寓意。
吃月饼和团圆饼体现了老北京人对阖家团圆,美好和谐的祝愿。正如千百年前伟大诗人苏轼曾在词中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