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6/27 21:14:00
文:归行天下(作者原创授权)西天路漫漫,孙行者一个猴给唐僧当徒弟,端茶找水牵马挑担探路化斋啥都要干,有时候激活了降妖副本,唐僧还激动地抓着悟空的手:“空空啊,你这一去,为师怎么办?”悟空心呼:要有个师弟,于是乎,吴老爷子大笔一挥,家喻户晓的二师兄,来了!关于猪八戒这个形象,《大唐西域记》中本没有,鲁迅认为猪八戒形象是从《搜神记》中“猪臂金铃”的故事演变而来;陈寅恪推考猪八戒是源于佛经中变大猪救沙门之神的典故;还有人说猪八戒原型是河伯冯夷等。关于“朱”这个姓氏,《百家姓》记载炎帝时有古老部族以发明琴瑟、善于降妖而著称。所以猪八戒曾自称降妖一把手(然而表现很差劲)。民间说法把乌云认为是乌猪神,主管雨水,所以猪八戒相关水军也有群众基础。“天蓬”又是道教星宿名称,天蓬元帅似乎是前无古神后无来者,成了猪八戒的专有名词。就这样,从“天蓬元帅”,到猪妖,到“猪刚鬣”,再到“猪悟能”,然后到“猪八戒”,成了悟空嘴里的“呆子”沙僧口中的“二师兄”,最后是如来封的“净坛使者”,八戒的身份一直是个迷,估计它自己也是懵的。今天要谈的是“猪刚鬣”这个身份。八戒的出身跟悟空沙僧都不一样,他本是个惫懒小子,不怎么喜欢修炼,却被一位大罗金仙看中收徒传艺(原著有揭露,只不过那位上仙身份是个迷),熬到毕业后,仙女列队拿着鲜花喊欢迎!玉帝亲自摆火锅给他接风,第一个职务就是海军总司令,就连兵器都是太上老君亲自抡锤子打造的(所以我怀疑被玉帝锤二千扔下去是不是在提醒他什么)……这让弼马温、卷帘大将之流,羡慕得直流口水。可是,他的美好人生嘎然而止于那个晚上。那晚上的蹊跷实在太多:嫦娥平时与他或有私情,那次为何拒绝与他亲热?王灵官怎么突然就赶到,扭他去见玉帝?情侣间闹点小矛盾算个啥,为何就要被砍头?太白金星为何要替他求情?死刑为何突然改流放?等等,这些都让他痛苦万分。男人一旦对生活失去希望,就会陷入可怕的沉沦。通过原著可以看到,观音路过的时候八戒跳出来,自报家门:“我不是野豕,亦不是老彘,我本是天河里天蓬元帅……”然后才有了观音菩萨摩顶受戒,指身为姓,又起了法名,有了“猪悟能”的名头。这说明,在天蓬元帅之后,八戒有一段“真空期”。起初做了个无名无姓的猪妖,上了福陵山,过一年卯二姐拜拜了,又入赘高老庄,这时候才叫“猪刚鬣”。电影《西游降魔篇》中猪刚鬣扮演油面小生开黑店吃人,其实吃人的时候八戒还是猪妖,叫猪刚鬣之后已经不吃人了。那么,八戒为何要叫“猪刚鬣”,又为何仅在那一段时间如此,取经之后绝口不提?《说文解字》中解释“鬣”:“发鬣鬣也”。《礼记》也提到,“豕曰刚鬣”。《吕氏春秋》里对“豕”做了进一步说明,即祭祀用的牺牲(三牲:猪牛羊)。总结来说,“猪刚鬣”即祭祀用的脖子后有一圈硬毛的野猪。《三国演义》徐庶进曹营前向刘备举荐诸葛亮,不放心又亲自去找诸葛,孔明很生气:你这样随随便便把我献给一个君主,当我是祭祀的牺牲吗!电影《大话西游》中有一个情节:市场中猪八戒把下巴隔在桌子上,一位妇人过来问“猪头怎么卖?”如果猪刚鬣这个名字意味着供桌上的猪头,那么,谁有资格让曾经的天蓬元帅当贡品?答案只有玉皇大帝。观音找到八戒劝他改邪归正,八戒说了一句:“我欲从正,奈何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句话是孔圣人说的,有人问,“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与其献媚于掌管生死的奥神,不如献媚于掌管衣食的灶神,为啥啊?)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意思是说,不是这样,得罪了上天,祈祷什么都没用。八戒引用此句说的“天”指什么?玉皇大帝!可见,观音拉他进取经四人组的时候,八戒还念想着玉帝会宽恕他。半推半就入了沙门得了个“猪悟能”的名号,赶紧自己给自己取名“猪刚鬣”向玉帝表忠心,颇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意味。然而时间一点点流逝,上头什么反应都没有。八戒的心,也就一点点冷却。于是就有了高老庄大圣除魔,八戒听闻孙行者“不小心”透露出自己是取经人徒弟,丢了耙子行礼,“那取经人在哪里,累烦你引见,引见。”想必高老庄那一夜,猪八戒望月有感,“去他娘的猪刚鬣,老猪从此改名‘猪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