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界首页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公园惊现烧纸路群众祭奠往何处
TUhjnbcbe - 2025/7/2 17:36:00

纸灰堵路!随意祭奠何时休?(辽宁锦州)女儿河公园门口灰烬遍地,遭晨跑者吐槽。每天早上都在女儿河北岸晨练,这条绿化带修好以后,大大方便了喜欢运动的人,每天早上锻炼的人也非常多。

今天早上在当我到了女儿河公园门口时,发现这里一堆一堆的纸灰,几乎要把路都封住了。早上光线又暗,有几位晨练者来不及躲避,白白的运动鞋染成了黑色。有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说,这些人也太没素质了,在马路中间烧纸,路都没法走了。

这几天祭奠亲人的特别多,不论是在河边的绿化带的慢步路上,还是在十字路口,这种纸灰遍地都是,即便是被清理了也会留下黑乎乎的污渍,很是让环卫工人头疼。

现在都提倡文明祭奠,很多地方已经改用鲜花取代之,但是传统的方式也一直无法被取代。

一方面这种旧的祭奠方式,火光冲天浓烟滚滚,污染了空气环境,而且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周边都是绿化带,枯草枯树遍地都是,一旦引燃了,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是否也能实时的出台相关的政策,就近选定固定的祭奠场地,这虽然是一个折中而为之,但也许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你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吗?有什么好的建议?

光阴似箭,转眼间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将至。每年的中元节作为传统的祭祀节日,为了缅怀逝去的亲人家家户户都要进行祭祀,在我家乡这里是烧纸钱。

祭祀时马路烧纸钱

我今天早上醒来,照常出门遛弯发现许多路口散落着不少烧纸钱留下的纸灰,有的燃烧不充分零星的还能看到未彻底燃烧的纸钱;有的纸灰被风吹到远处散了一地。

烧纸钱产生的灰,有的还未烧完

一位环卫工大叔正在清扫焚烧后的垃圾,我停下脚步跟大叔聊了会。一聊到烧纸钱这个话题,大叔就像打开了话匣子并且可以看出大叔的情绪有些不满。大叔说:“平时少,但是一到这种祭祀节日烧纸的就多了,我们的清扫任务就会翻好几倍,每天弄几十大袋子祭祀产生的垃圾甚至更多,到现在我才扫了一小段路就七八袋子了。这还是居民区少的路段,住户多的路段更多,最让人头疼的是烧完纸留下的祭祀贡品最难清理,纸灰污染路面的地方稍后还会有专门的人用高压水枪冲洗……”放眼望去,一条不长的马路一堆接一堆的全是烧纸钱留下的灰烬。

可爱的环卫工人每天都在打扫垃圾

中元节到来缅怀逝去的亲人是应该的,也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但是这种满大街乱烧的行为把文明也烧掉了。其实每年城市管理部门都会规划出一定的范围并且放置烧纸炉倡导文明祭祀,减轻环卫工人工作量同时避免发生火灾,但是总有素质低的人我行我素。

文明祭祀烧纸炉

这种不文明祭祀行为,第一污染了环境;第二容易引起火灾;第三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第四与现在创建文明城市不符;第五反映出人们素质有待提高。

要想文明祭祀首先我们作为城市的一分子要自觉遵守相关规定,从我做起做一个文明的市民,提高自身素质。其次,相关城市管理部门增大执法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倡导文明祭祀。再次,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祀也要与时俱进可以采取网络祭祀,绿色祭祀等等形式。最后希望在祭祀的同时不要丢了文明。

倡导文明祭扫


  烧纸、上香,还是献花、鞠躬、网络祭奠?又是清明时节,虽然有关部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祀,但烟雾缭绕,风吹旷野纸灰飞仍是不少陵园的常见现象。在市区,一些市民夜幕降临后走出家门,烧纸钱、祭亡灵。新型祭奠方式为何未能“叫好又叫座”呢?


  陵园提供免费鲜花,可很多人还是烧纸、上香寄托哀思


  (年)3月29日8时30分,位于(河北)石家庄市西郊的河北省双凤山革命陵园,紧邻陵园的道路已是车水马龙,在陵园设置的集中祭奠点,纸钱烧处,人头攒动,烟雾缭绕。稍稍有一点风,纸灰就会漫天飘舞。即使有人手捧鲜花来祭奠,也不忘带上纸钱、冥币等传统祭奠品。


  陵园管理处副主任贾金栋说,陵园号召采取“一束鲜花,三鞠躬”的文明祭奠方式,并提供免费鲜花,但很多群众还是选择烧纸钱。


  家住河北省四建家属院的刘大妈认为,清明节到现场扫扫墓、烧烧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是必须做的,否则总觉得对不住已故的亲人。


  类似的情景也发生在石家庄市人民纪念堂、常山陵园。石家庄市人民纪念堂的工作人员说,自3月24日起,每天都有几千人前来祭奠。用鲜花代替烧纸的市民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采取烧纸钱、上香、摆放供品等传统祭奠方式。更有人在用鲜花祭奠后又去烧纸钱,还要跪下磕头。


  还有不少城市居民走出家门,到街头烧纸钱、祭亡灵。这几天,一到晚上,在石家庄一些十字街头,都能看见有人一边烧纸钱,一边念念有词,火星、纸屑上下飞舞,刺鼻的烟味迫使行人、车辆提前绕行。长安区环卫大队的王瑞玲说,烧纸的灰很难扫,风一吹满天飞,环卫工人要付出比平时多一倍的劳动量。


  据石家庄市民政局统计,该市每年约50万人在清明前后外出祭扫,给道路、公墓等场所的管理带来很大压力。同时,传统的烧纸钱祭奠,既造成环境污染,又增加火灾隐患。去年4月2日至5日,全省有13起因上坟烧纸引发的火灾。


  祭奠的主要人群年龄偏大,对网祭等新方式接受较慢


  石家庄市桥西区的王先生离开家乡湖北已整整5个年头了,由于工作忙,根本没时间回老家扫墓。从去年起,他选择了网上祭奠,在一家祭祀网站为逝去的父母建了公墓。“网上祭奠既省时、省力、省钱,又不受时空限制,同样可以寄托哀思之情、表达感恩之心,可谓一举多得。”王先生说。


  近年来,石家庄、秦皇岛等地纷纷开办文明祭奠网。4月1日,记者轻点鼠标,登陆“石家庄文明祭奠网”,在网上纪念堂里可为先人选择墓碑样式、墓地背景,然后上传逝者生前的照片、资料,同时可为他们点烛、上香、祭酒、献歌、留言、清扫墓地,还可书写祭祀留言。


  该网站负责人戴玉林说,网上祭祀既可弥补时空阻隔的缺憾,又符合现代人表达情感的习惯。石家庄市文明办主任薛建廷说,倡导文明祭奠特别是网上祭奠,有利于减少封建迷信活动和环境污染,不失为传统祭祀的有益补充。


  虽然“一束鲜花,三鞠躬”、网上祭奠有诸多好处,政府部门、专家也在大力倡导,但这种现代的祭奠方式仍显“曲高和寡”,并不“叫座”。石家庄市民刘先生明确反对网上祭奠,“扫墓是一种文化符号,寄托着人们太多的情感,要把传统扫墓方式改在虚拟的网络上进行,原来的意味就变了,至少我暂时无法接受。”


  “石家庄文明祭奠网”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网站年11月开通以来,在网上建公墓的不过多户;而双凤山陵园建立的祭奠网也少有人光顾;石家庄市人民纪念堂免费设立了电子刷卡祭奠,祭奠者只需持卡在刷卡区一扫,亲人遗像便显示到屏幕上,供奠者拜祭,运行两年来办卡的人并不多。


  双凤山革命陵园管理处主任赵松茂认为,许多上了年纪的人对网络不太了解,而这些人恰恰是祭奠逝者的主要人群。他们的传统祭奠观念根深蒂固,对新事物接受相对较慢,因此网上祭奠点击率不高就不足为怪了。


  兴“俭祭”之风,在扬弃中继承传统节日精髓


  日前,石家庄市一项街头随机问卷调查显示:选择“去墓地祭奠的理由”有3个备选答案,分别是:显得更诚心、传统使然、其他。74位被调查者中,与备选答案分别对应的人数为30人、44人、0人。对此,石家庄市殡葬管理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显得更诚心”属于个人的思想,“传统使然”则是外部环境,也就是我们的传统民俗和文化。


  “祭奠已故亲人是人之常情,面对‘烧纸风’,不能一味地去‘堵’。”石家庄市殡葬管理处的周涛认为,传统祭奠习俗历经千年积淀,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文明祭奠观的树立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一个接受过程。


  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长袁学骏表示,在打击贩卖封建迷信祭祀用品的同时,还要给传统的祭祀方式留个“出口”。拿烧纸钱来说,光“堵”不现实,政府部门要因势利导,在“疏”的前提下对其进行规范,譬如建立集中焚烧点或在街头放置焚烧容器,必要时可以采取一些行政措施对安全隐患加以规避。


  赵松茂说,改变市民的传统祭奠观念并非易事,最根本的是要移风易俗,用新的文化观念改变传统习俗,特别是要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亲人在世时多孝敬,丧葬、祭祀时尽量从俭,不搞那些五花八门的铺张浪费。


  社会学者梁勇教授说,应在扬弃中传承传统节日的精髓。尤其是清明节的祭扫纪念活动,应该赋予理性文明的内涵,倡导绿色祭扫、文明祭扫。(王明浩)

来源:锦州微资讯、小徐的日常生活录百家号、中国新闻网

1
查看完整版本: 公园惊现烧纸路群众祭奠往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