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
近日,网传网络平台将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分析人士认为,监管初衷并非限制创新,而是规范行业发展,并给出了清晰可行的整改方案,助贷行业产业分工及市场需求是客观产生、存在的,即便政策落地,中大型、头部平台能妥善应对变化,甚至进一步扩大市场。
从整改时间表来看,鉴于数据业务的梳理和整改相对复杂,完成截至时间或将定在年底,整改时间相对充裕,不会对助贷平台现有业务造成很大影响。
所谓个人信息“断直连”,是指平台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开展引流、助贷等业务合作中,不得将受权获取的个人信息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政策出发点是加强个人信息保护,防止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滥用、发生泄露,并非是要打压、限制助贷业务本身。
西南财大金融学院数字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文表示,个人数据在金融领域开展用户画像、风控评价等方式使用需要个人征信牌照的支撑,之前这方面规定不明确,客观上部分公司也存在数据采集和使用方面的不规范现象。因此,此次对13家平台的整改通知要求,互联网平台机构要与金融机构形成“平台一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个人信息业务合作模式,由征信机构给金融机构数据。
“断直连”会对金融科技平台的引流、助贷等业务造成怎样影响?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头部平台有能力和时间完成整改,行业优胜劣汰将进一步加剧。
短期看,如果新的监管要求出台,助贷平台需要相应调整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加强和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合规合作,这对头部金融科技公司来说不是件难事。曾刚认为,头部的助贷机构因为其行业地位、合规水平、经营规模,找征信机构合作比较容易,或者自己能申请或参股征信牌照,原来的业务模式只是调整了业务的流程,相应的合作空间依然还在。
国内一家头部金融科技平台负责人明确表示,“按新的监管方向,助贷平台仍然可以通过和征信机构合作来为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我们去年就和百行征信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开展了多方面的合作,近期也已在信息‘断直连’方面深入沟通并初步达成了合作方向。”
中长期看,助贷产业链的产业逻辑和内在需求没有改变,金融机构有牌照资质和资金优势,而大中型头部助贷平台往往在资产端有独特优势,双方可以优势互补。从助贷发展历程看,正是由于资产端场景、需求的广泛性、多样性,金融机构自有能力不能有效满足,市场才自发形成现有的产业链分工,监管不希望看到产业规模大幅下滑,更希望其健康发展。
由于新的监管条件对助贷平台的获客能力、运营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行业集中度可能进一步提升,具有核心技术能力、场景获客能力的优质助贷平台,可能发展更稳健茁壮。“中小机构如果不符合征信机构合作门槛,或者因业务模式调整带来成本上升、效率下降,其助贷业务恐怕就会存在很大问题。助贷行业未来分化将进一步加剧。”曾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