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文章到达1万+的阅读量时被删了,不知道因为哪里违规了。这篇文章尽量写得中规中矩一些,避免再次被删。
马云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上以“我反正退休了”为前提的自我放飞,激起了至少是监管机构、学界、和商界的广泛讨论,可谓是唇枪舌剑,也可谓是刀光剑影。
某监管领导说金融科技本质上是一种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活动。无论叫金融科技还是科技金融,始终不能忘记金融属性,不能违背金融运行的基本规律,否则必然会受到市场的惩罚。这样的教训比比皆是。前段时间的网络借贷、虚拟货币交易等活动,很多是披上了“金融科技”外衣的金融乱象,要坚决加以整治。这话听了让人有冷冷的寒光。
专家的怒怼就更多了,主要有以下两大理由:
1、这两天,金融圈出现一个著名笑话,是一个搞电商的,公开评价巴塞尔协议是一个“老年俱乐部”,中国金融没有“系统”,不存在“系统性风险”。说要支持金融科技发展,也要坚持“科技向善”,坚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造福社会的价值追求;也要建立、遵循相应的市场规则,防止金融科技诱导过度金融消费,防止金融科技成为规避监管、非法套利的手段,防止金融科技助长“赢者通吃”的垄断。我们有必要对互联网巨头加强反垄断监管了。
对这个观点,我听了觉得其实没道理的。为什么?我们要回到金融本质上,也就是金融是什么?金融服务谁的问题上。金融就是资金融通,金融就是服务实体,为什么一个搞电商的不能评价巴塞尔协议?搞电商的不就是实体经济吗,他们的切身体会,应该是比文件专家更符合市场的真实情况。马云说出了真话实话。目前的金融监管,确实存在矫枉过正的问题。就好比是一个经历过58年大跃进没有饭吃饿肚子的老人,除了给钱让你买最便宜的米之外,连菜都是不能买的。或者好比为了防风险层层吐丝把自己包了起来,但最后成了作茧自缚,变成了自己没有风险,自己部门没有风险,但是整个经济有风险,整个经济不发展的风险。
对于要不要加强反垄断监管,我认为堵不如疏。要先反思一下为什么会形成垄断,说实话就是因为传统银行不干活才让蚂蚁金服有了市场,并形成垄断。与其强行进行行*监管,不如鼓励传统银行介入这块市场打破垄断,于参与机构于商户于人民都是好事。不能总是用官僚思维看待市场,并且,泄愤式打压式的监管又会衍生出众多次生性甚至系统性的风险。
2、说蚂蚁集团是一家金融科技包装下的高利贷平台,是蚂蟥。就这个观点来说,不能说它完全是错的。目前蚂蚁集团有10亿+个人用户,万+商家用户,数字支付交易规模万亿(支付宝),微贷科技平台贷款余额中消费信贷1.7万亿经营者信贷亿(花呗借呗等),理财科技平台资产管理规模4.1万亿(基金余额宝等),保险科技平台亿(卖保险),此外还有创新业务,如区块链、数据库等。年上半年,微贷科技平台占蚂蚁集团总收入的39%,是其第一大营收来源。这部分利息不低,年化15%左右,不能算低息。
但是,抨击者有没有想过,就相同的小额信用贷款,如银行的信用卡利率,也是这个水平的,甚至有的更高,年化高达18%。你可以说蚂蚁的利息不低,但对于有些人来说,救命的时候能借到这个利率水平的一笔钱是真不容易。虽然可能也会有一些没有收入的大学生会提前消费,但对大多数个人和商户来说是有重大作用的,甚至不能没有这笔钱,瑕不掩瑜。
这其实也反映了融资贵融资难是当前这个社会最大的问题之一。为什么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一直解决不了,难道不是和巴塞尔协议的降杠杆收紧银根的导向有关吗?如果传统金融体系不是一直强调去杠杆,会存在如此严重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吗?
应该多问问为什么蚂蚁的高利贷会有这么多人去借,而不是攻击蚂蚁是蚂蟥。我想起了《苏乞儿》中周星驰的一句话:“丐帮有多少弟子不是由我决定,而是由你(皇帝)决定的...如果你(皇帝)真的英明神武,使得国泰民安,*才愿意当乞丐呐。”
我想我们应该多听听马云讲的话,不用动不动说他不懂金融,也不用动不动进行威胁。虽然马云是首富,也是“放高利贷的”,讲的一些话如果换个人来说会更好,但是,除了他谁能跑到外滩峰会放炮,或者说还有谁既像马云一样有钱有地位又有马云一样的勇气去讲这些真话?
环顾中华大地,当下也许真得只有马云去讲这些话:
1.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
中国金融“没有系统性风险”,因为“没有系统”,我们的金融还是“青春少年”,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他指出,缺少健康金融系统,旱的旱死,涝的捞死。创新是一定要付出代价的,为未来担当,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
2.我们要建设金融健康系统,不是担忧金融系统风险
今天我们国家是缺乏健康金融系统的东西,我们需要是建设金融的健康系统,不是防止集体金融系统性风险,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内容。就像老年痴呆症和小儿麻痹症看起来都一样,但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如果小孩子吃了老年痴呆的病,不光会得老年的病,而且还会出现很多莫名其妙的病。
3.真正的创新一定没有人带路把风险控制为零就是最大风险
今天世界的很多问题,都只能用创新解决,真正的创新一定是没有人带路的,一定会犯错误。关键不是不犯错,而是犯错后能否纠正。很多时候把风险控制为零就是最大的风险。
4.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
监和管是两件事,监是看着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