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董登新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核心成员)
昨夜今晨,美股收盘,道指暴跌点,跌幅高达3.56%,市场再次发出预警信号,美股十年“慢牛”,是否已到尽头?美股长达三年的“特朗普行情”是否就此完蛋?
去年,我曾写过一篇微博,警告美股十年牛市一旦终结,道指就会以最快的速度狂跌一万点!当时美国《华尔街日报》的一位记者给我打电话,他操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汉语、很不友好地质问我:你预测道指可能会暴跌一万点,是什么意思?理由是什么?我当时很礼貌地回答他:因为我长期研究美国股市动力机制,并了解美国股市牛熊交替的周期性规律。如果要了解细节,你可以来武汉面谈。
其实,美国股市最初也是一个典型的散户市场,散户交易量占比曾经高达90%以上,它十分类似于中国股市今天的现状。甚至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股市仍是一个“散户市”,其散户交易量占比仍高达70%,当时它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十分有限的。年,26岁的巴菲特开始炒股时也只是一个“小散”;在年巴菲特合伙公司成为BerkshireHathaway公司的最大股东前,他充其量也只是一个“牛散”。
美股真正做大做强,是从年代末期开始的,其动力机制主要源自三个方面:
其一,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开始步入后工业化时代。
其二,硅谷+计算机+NASDAQ组合打造美国信息化社会基石。
其三,公募基金与私人养老金两大机构投资者巨头快速崛起。
所谓私人养老金,它是相对于公共养老金而言的。在美国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中,公共养老金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属于第一支柱;而将第二支柱的雇主补充养老保险及第三支柱的个人养老金储备统称为“私人养老金”。80多年来,美国公共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一直不允许入市“炒股”,但私人养老金后来却成为了美国股市及公募基金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为美国公募基金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长期资金支撑。
年,美国确立了(K)计划的合法地位,但直至年11月,(K)计划才正式落地实施,这是美国私人养老金快速发展的一个转折点。年底,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规模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与此同时,美国开放式基金(不含ETF和FOF)净值规模首次突破亿美元,美国公募基金当时还只是一个“丑小鸭”。
年底,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规模首次突破10万亿美元,美国开放式基金净值规模则首次突破5万亿美元规模。
年底,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美国开放式基金净值规模首次突破15万亿美元。
年底,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美元,美国开放式基金净值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二者双双超过美国GDP!
美股“机构市”运行的基本逻辑:
(1)美国私人养老金储备高达30万亿美元,这是一个天文数字,它是美国家庭财富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占美国家庭金融资产总额的比重高达33%。为养老而投资、为养老而理财,这是美国人不炒股、不囤房,存款少的根本原因,也是美国“一人数卡在手、刷遍全球无忧愁”的底气与自信。私人养老金储备是美国家庭最重要的一项长期投资和财富积累!
(2)在30万亿美元私人养老金储备中,10万亿美元资产长期持有开放式基金。美国公募基金是私人养老金发展的最大受益者,私人养老金为美国公募基金提供了最强大的长期资金来源。截止年底,(K)资产的71%持有开放式基金,而且(K)资产的一半以上直接持有股票型基金。与此同时,美国共有万个家庭(1.02亿个散户账户)持有开放式基金。
(3)30万亿美元的私人养老金及20万亿美元的开放式基金,既是美国家庭理财最重要的资产配置,同时也是美国股市做大做强的最重要的两大机构投资者,这才是美股慢牛、长牛的坚强后盾与实力。截止年1月底,美股国内总市值为36.27万亿美元;尤为值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