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815/4679454.html上周恒大的新闻满天飞,“恒大究竟借了多少钱”这个”金融界未解之谜”老梗又翻新了。不过,如果你以为只有恒大这么玩,那就是tooyoung了。前两天,有媒体报道了“震惊,一家(平平无奇的)劳务公司竟有21个信托公司为它融资,并设立了超过个质权!”这样的新闻。信托公司又不傻,这个劳务公司又没有(假)金条加持,如何引得信托公司纷纷授信呢?这家名字叫“佛山市顺德区华顺建筑工程劳务有限公司”的企业,说它“平平无奇”,是因为注册资本也就万,控股股东也叫不上来名字。但是在中信信托未到期的信托融资就有14.5亿。谜底就在这家公司的实控人吴某身上,从股权关系上看,劳务公司和碧×园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但是吴某曾担任法人的20余家公司中,三分之二以上都或明或暗与碧×园有关联。这些项目,自然也都带了碧×园集团或明或暗的担保,才得以批量发出来。借助劳务公司融资,不是稀罕事。早在去年9月,建信信托发了一个“劳务通X号”,专门给荣盛发展开发的房地产项目项下优质劳务公司发放贷款,据说钱是用来支付“建筑工人工资”,引得市场一片哗然。“马甲公司融资+集团担保”模式吃香背后,是“转型”的压力。这么做的好处是,地产公司既能用钱,这笔账又不算它的债务,“负债率”就降了下来;而信托公司呢,这笔融资不计入地产,再叠加点股权结构,说不定还能做成投资类,宝贵的“非标地产份额”就省出来了。不过,对这个报道我还是挺吃惊的。以前说看项目不能过于依赖地产公司的财务报表,因为还有表外融资。比如大量的应付账款,可能本质上就是有息借款的一个归类。还有像恒大那种战投股权融资,条件没达到,最后要变成有息债务的。但不管是明股实债,还是应付账款,总归还是围绕着地产企业转圈圈,只不过看是装到哪个框里。但是像这种关联公司融资,从股权关系上,完全看不出劳务公司和碧×园有任何关联。如果信托融资连地产公司的担保也不体现的话,那可以说洗的相当干净了。脱了马甲认识你,穿上马甲就完全不认识了。如果大型地产企业债务融资的出表,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玩财技,看明白了觉得很low但其实最有效,因为是真的出表了无可指摘。碧×园近三年的负债率为88.89%,89.36%,88.53%,但是净负债率从56.9%一路降到46.3%,财务杠杆一直在降,在民营地产里显得鹤立鸡群。但是,如果是采用这种形式美化了报表,即使过了监管这道关,债务杠杆的问题依然还在那里,并且,由于这些公司几乎没有门槛,地产的“隐性债务”会越来越难于管控。说到底,监管不是觉得好玩才让你降杠杆,而是觉得必要啊。前文提到的这家劳务公司,对外投资企业超过家,其中控股的超过50家。而这家劳务公司的实控人,(曾)担任法人的企业又超过50家。我们难以想象庞大的企业网中,有多少通过这种形式进行债务融资,却并没有并入老大哥的报表中。如果说恒大与碧×园给了什么信号,那就是在地产大时代的变化中,多一点忧虑和谨慎,不要被财报上个别数字的优秀所倾倒。“三道红线”标准一出来,不少人奉为圭臬,但背后的隐形杠杆阴影,一定要看得到。今天看到个漂亮的地产文案,“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地产项目投资的*金时代已经过去,用综合的、动态的、修正的眼光去评估项目风险尤为重要。这句广告语正是当下的写照,虽说不至于曲终人散,但音乐停顿时,一定不要被休止符伤筋动骨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