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课堂彩蛋#
沟通案例
NO.3
#焦点
当谈到内卷和未来,老师和同学们怎么说?
#1背景
张思睿和李发同为清华大学零字班新生,张思睿就读于建筑专业,李发就读于金融专业,并且两人均在大一上半学期选修了欧阳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
欧阳老师的思修课程安排中会穿插“午餐会”活动,每次两个同学报名和欧阳老师一起吃午餐,并在午餐期间探讨大学的学习生活。开学前两周,欧阳老师的授课内容是“人生观专题”,课上主要分析了三个问题供同学们思考:
1.你认为为何大学生初入大学会感到迷茫?
2.如何将个人福祉与社会福祉联系起来?
3.如何看待大学中“内卷化”问题?
由于高中和大学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差异,张思睿和李发均感到不同程度的不适。这天,欧阳老师发出了“午餐会”报名邀请时,张思睿和李发成功报名,希望能够寻求到欧阳老师的帮助。
#2步入大学,两人表示自己
很“迷茫”
当天中午,师生三人于快乐食堂就餐。张思睿和李发进行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三人开始边吃边聊。
张思睿先行介绍了建筑系的一些“传统”,例如,每每临近考试,由于作业任务量加大的原因,建筑系的学生都会面临通宵。由于张思睿没有熬夜通宵的习惯,并且近期熬夜做作业打乱了张思睿的作息时间,使得张思睿白天精神状态很不好,但是在张思睿咨询建筑系的学长姐后,学长姐也都表示难免存在熬夜通宵的情况,建议他早日适应熬夜的作息。张思睿认为周围同学这样的学习方式和最近风靡校园的“内卷”一词很一致,张思睿很迷茫,他不知道自己是否也应该“卷”,如果“不卷”,那么自己作业任务难以完成,并且在同系学生竞争中会处于劣势;如果“卷”进去,就会导致自己每天都处于很差的精神状态中,不仅学习没有效率,每天的心情还会受到影响。张思睿对自己是否应该“卷”表示迷茫,希望获得欧阳老师的建议。
随后,李发表示自己最近也对自己的专业表示迷茫,但主要不是在“内卷化”问题上,而是在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上。李发先讲述了报志愿时选择金融专业的几点原因,首先,自己的父亲在投行部门工作,由于“子继父业”的传统,在报志愿时,金融专业被安排在首选;其次,这个专业作为当今最热门的专业之一有一定的道理,将来在经济金融界工作的人都被称为“人上人”,他们不仅能拥有体面的工作,而且收入很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李发的高考分数够他报考这一热门专业。其实,李发也与身边的同学交流过这一问题,发现大家好像都是“分数够报这个专业”而非“我想就读于这个专业”。感觉被“安排”李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就读于这一专业,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感到迷茫,他希望走出属于自己不一样的人生,而不是重蹈父亲的人生,抑或是世俗意义上成功的人生,他希望能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不是赚钱最多、压力山大的职业。但是李发表示,在高考的教育模式下,自己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将来想要做什么。因此,李发希望得到欧阳老师的指点,帮助自己走出迷茫。
#3欧阳老师带领两人
正确认识“迷茫”
听完两人的困惑,欧阳老师微微一笑,好像对两人的“迷茫”之处早有预料。欧阳老师表示,张思睿和李发两位同学的“迷茫”很具有代表性。
针对张思睿同学的问题,欧阳老师表示其实不只是在建筑系,“内卷化”问题是大学生普遍在探讨的问题。
……
师
思睿,你认为哪些行为可以称之为‘内卷’?
身边的同学竞相熬夜,争夺‘熬夜冠*’,为了追求高绩点,同学间恶意竞争,比如读书报告要求字,有人偏偏要写字,比如选择大量水课等等。
睿
师
你说的很正确,这说明你认识到了‘内卷’一词的核心在于‘恶意’竞争,完成读书报告时追求字数而忽略质量,进行没有意义的熬夜而拖垮自己的身体。你刚刚表示自己不习惯熬夜,但如果不熬夜无法完成作业,很疑惑自己是否应该‘卷’。我认为你对于‘内卷’和‘努力’的区别还没有很清楚的认识,内卷过程中最大表现就是迷茫,除了高绩点,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大学应该真正学到什么,没有一个较为长远的目标。而努力的人是有目标地学习、生活,他们渴望在学习中得到的知识不仅帮助他们取得好成绩,而更加希望这些知识能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得到应用,希望获得学以致用的能力,他们希望对自己的人生有更高的定位,并尽早确立人生目标,为之不懈努力。努力的学生也需要竞争,但是良性竞争,他们希望和优秀的人竞争,在竞争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合作,不断挑战自己,不断进步。我之前也听说建筑系同学的辛苦,如果你身边熬夜的同学是为了完成作业任务,完成每天的小目标而适当熬夜,就不适宜用‘内卷’形容他们了,你所纠结的也便不是‘卷不卷’的问题了,而是怎样调整安排作息能使自己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张思睿,你现在是否理解自己所纠结的问题所在了?
嗷,原来我对身边同学‘内卷’的评判存在误区,如果是有目标的努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作息,就不能称之为内卷。谢谢老师,我现在对‘内卷’一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是我应该如何解决我的迷茫呢?
睿
师
首先,你应该调整作息,在保证睡眠时间的基础上能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例如,早睡早起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只有每天拥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你才能每天干劲满满。其次,你可以选择和你们系的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看看往届学生在面临这样的困境时他们是如何解决的。当然,我们不能排除确实有同学存在‘内卷’行为,为了避免自己陷入‘内卷’,我认为你可以思考一下这样几个问题,第一,你是否明白上大学的意义所在;第二,你是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否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规划;第三,你是否意识到了个人福祉和社会福祉的关系,有没有想过如何将个人福祉和社会福祉联系起来呢?我认为思考这三个问题同样能帮助李发同学解决自己的困惑。你们两人可以进行一下思考。
欧阳老师,我认为大学的意义就是学习,获得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将来帮助自己更好的走向社会。虽然我现在并不能说出自己真正想要什么,并且未形成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但是我认为我的专业课经济学原理和会计学原理很有趣,我很享受学习这两门课程的过程,并且课上所学带给我满满的幸福感与满足感。
发
我很赞同李发同学对于大学意义的阐述,我在上专业课时与李发同学一样收获满满。但是除此之外,我曾仔细思考过自己的职业规划。我从小热爱画画,后来逐渐发现自己对于风格迥异的建筑的线条格外感兴趣,我最大的乐趣就是搜寻世界各地风格迥异的建筑,观察他们的线条和构架,并且常常想自己将来也要设计出流传千古的建筑,所以我的理想职业就是做一名顶尖的建筑大师,设计出宜居、美观的建筑。
睿
但是现在社会上对于建筑这一专业有一些说法,譬如在中国建筑用地基本饱和,大家普遍不是很看好这一专业未来的发展。
发
对于你所说的这些观点我也有所耳闻,如你所说,你所就读的金融专业是世俗意义上的‘人上人’专业,但是你却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相比之下,我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难道不比世俗的认可更为重要吗?我也曾思考过这一问题,最现实的其实就是就业、工薪等问题,但是我认为世俗对于建筑行业的发展观点过于片面,住房用地饱和难道就说明建筑行业没有明天了吗?恰恰相反,我认为建筑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比如,我们现在倡导建设宜居城市,绿色城市,从哪里入手呢?就是从住房入手,我们需要更为先进的住房,改进现有住房的结构,在设计上融入更多科技元素,使其更为‘智能化’‘绿色化’,更加宜居,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住房体验感。”
睿
师
我认为张同学说的很好,我从中看到了你对于个人福祉与社会福祉如何联系的相关思考。张同学对自己的职业有较为清晰的想法,并且希望自己的职业能造福人民,造福社会,非常棒!李发同学,虽然你现在还没有明确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但是你发现你对于专业课很感兴趣,这或许说明你在你的专业方面很有天赋,其实不仅是你们,很多人甚至到了三四十岁也没想明白自己真正想要得到的是什么,所以老师很理解你,你也不用着急,毕竟大学刚刚开始,你还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只要你愿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大学的意义,终有一天你会遇到自己所爱的职业。不过话说回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职业不在于早晚,你们会发现当今‘’工作模式下,大量年轻人被生活所累,他们有些人无法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迷茫,所以说,哪怕你到了五六十岁也无法真正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没关系,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你愿意不断思考活着的意义,你就会收获满满,也会越来越清晰地明白自己所爱。所以说,其实活着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迷茫’,‘迷茫’驱动你思考意义和价值层面的问题,驱动你不断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人一辈子的事情。你的迷茫几乎是所有人的迷茫,所以说你不用着急,事情总会一点一点地明晰,你也会一点一点地成熟,并最终成长为你想要的模样!
张思睿和李发听完欧阳老师的一番叙述,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仿佛明白了许多......
#4思考问题
1.欧阳老师是一个好的沟通者吗?你认为欧阳老师是如何带领两名同学认识自己的“迷茫”的?
2.你认为张思睿和李发在沟通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他们如何改进呢?
悠然不见南山
文案
霍一萱陶悠然
排版
霍一萱蔽轩
审核
陶悠然
图片等素材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