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Xpecial
编辑
瓜果Tuesday
说明:本文作者系上财瓜果考研金融全程集训营学员。为了尽早能帮助更多的考研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初试成绩发布之后,他就开始在准备复试之余为学弟学妹们总结包含四门科目在内的史上最全版上财金融硕士备考经验,并经过多次精雕细琢反复修改后出此最终版。在团队发出邀请并经过其本人同意后,在此发出,纯属公益。
(全文大约字,阅读需要18-20分钟)
虽然在昨天查分前心里存在着那么一点小小的自信,但是真正看到分数的那一刻还是有点意外,没想到在排名的地方能看到%这个数字,激动的心情一直持续到现在,迟迟难以平复。回想去年此时为了寻找往届学长学姐们的备考经验翻遍了各大APP,当时的我更是从来没想到过能够接受瓜果团队的邀请,向学弟学妹们传承这一年来的经验。初试结果还算满意,但在这一年的复习备考中我也仍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或者说是反面教训,希望我浅薄的备考经验能够帮助到你们,也希望能把我这份好运带给你们,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一起朝着目标狂奔吧。接下来就开始从*治、英语、数学以及专业课为大家逐一总结上财金融全科备考经验。
由于高考的遗憾,再加上对上财的一份执念,大一开学就产生了考研想考去上财的想法。此外,了解了上财金融的专业课题型的设置后,由于选择题和计算题分别占比40%,论述题仅占比20%,不仅比较符合我的个人偏好,而且可以避免压分风险,更加坚定了我想去“小破财”的念头。这里要提醒的是,大家在择校的时候一定要结合自身水平和往年的报录比,做到量力而行,最好能尽早地确定下来并开始为之准备,因为在你犹豫不决的时候可能其他同学已经把教材看了很多了。就我自己而言,真正备考是在大三上学期期末结束,去年的一月初开始了公共课的复习,专业课差不多是三月份开始的。
*治
因为自己一直是个理科生,所以*治这门课算是比较头痛,最后出来的分数也是比较超乎意料。我复习*治的时候用书比较杂,可能就是经验贴看太多带来的坏处,各个老师都有所涉及。在暑假期间刚开始复习*治的时候看了徐涛老师的强化课+他的核心考案+优题库,但是做题一直错并且他课上讲的知识也没记住多少,只记得他上课讲的段子了。
等到开学了之后觉得这样不大行,又自己过了一边肖秀荣的精讲精练+0题,其实有点做重复工的意思,再往后就是看了腿姐的技巧班+做了各类模拟卷,大题背的是米鹏老师的押题。我个人的*治备考经历应该算的上是反面经历,其实只要认准一个老师看课+用肖老的书+最后阶段多接触一下各类模拟卷的选择,应该就绰绰有余了,我自己没做过往年*治的真题,感觉好像没什么必要,最近*治的风格就是和时*结合的越来越紧密,这些题都出的具有时效性。
最后想再补充的几点,市面上几个出名的名师都差不多,最后大家的押题都有很大部分的重合,但是我在最后冲刺阶段接触到的米鹏确确实实给我感觉是个宝藏老师,能接受他讲课风格的我觉得可以尝试尝试。还有就是在最后模拟阶段,最好能在考前抽出时间,从选择到大题,整张卷子完整的写一遍,不然到了考场上三个钟头写那么久,没有提前模拟过很有可能导致时间来不及。
老师选择
肖秀荣(教辅必选、课不一定要看)、腿姐、米鹏、徐涛
教辅用书
精讲精练、0题、核心考案、优题库
模拟卷
肖八、肖四(质量很高、接近真题风格)、米鹏六套卷+三套卷(第一遍做的时候很难,但是质量很高,侧重时*)、腿姐四套卷(做起来也体验不错,她技巧班上的很多技巧都会在卷子中得到体现)、徐涛八套卷(去年的听说质量不是很高,在玩文字游戏,不推荐)
英语
英语算是我整个备考过程中时间放的最少的一门,相对于英一来讲英二比较简单,大多数情况下在吃之前的老本,可能是没有特别重视,最后的分数和我预想的还是差了几分,可能是主观题答的不是很好。用书也是听了瓜哥的建议选了红宝书背单词+张剑*皮书真题+刘晓燕王江涛的作文书。除开从头到尾一直坚持的背单词,可能就是每天做做阅读真题练练字,先做英语一再做英语二,我自己没有精读翻译过阅读,一个是感觉有点浪费时间,还有就是英语二的阅读相对来讲答案更为浅显一些,没有那么多陷阱和坑,对着文章找答案基本都能找个八九不离十,当然这个也要视基础而定。
同时,我也没有做过模拟卷,感觉和真题侧重点不一样,容易误入歧途。然后从差不多十月份开始积累的作文模板素材,形成自己的模板之后找题目来写,通过不断使用这个模板来把巩固对这个模板的掌握,还可以在咸鱼上找学长学姐来帮你批改作文,修改模板,这点也是对我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此外,还可以注重英语书写的练习,我在备考的最后一堆时间每天抽出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去在字帖上练字,有助于平息自己浮躁的心情,也有助于在最后作文上占据先机,搏得老师的印象分。
老师选择
张剑(真题)、刘晓燕、王江涛(作文)、田静(长难句语法)
教辅用书
红宝书、历年真题(*皮书)、高分写作、写作不过如此、衡水字体字帖
数学
可能是因为从小到大的逻辑思维能力还算不错,也可能是因为大一插班生考试把高数线代都有学过,在数学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当初试结束后,瓜哥问我考的怎么样,我说了一句还行。当初我对完答案觉得最多丢点步骤分,但是又怕回答的太膨胀日后打自己的脸,没想到运气很好竟然真的考了满分。
回头想想我的数学复习其实就是用的市面上比较普遍的方法:看网课、复习全书、刷题、整理错题,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不要过于追求进度或者题量,因为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复习的速度也是有差别的,而质量要始终置于第一位,哪怕是进度慢一点。有很多人看到同学的进度快就乱了阵脚,忙着赶进度却忽略了复习的质量。
我的高数基础班看的是汤家凤、强化班看的是武忠祥,线代看的李永乐,概率论看的是余丙森。全书李范和李王的都写了,习题主要刷了题、题、题、题、超越分,真题用的张宇的,模拟题做了李林6+4、张宇8+4、李范冲刺题、李艳芳三套卷、共创超越10套以及森哥五套卷。
如果非要说方法的话,我认为自己使用的是近似于题海战术的策略,基本上是看一章网课做一章题目,并循环往复地进行,从基础班到强化班,从到再到再到真题以及各种模拟卷等等。同时,还要记得整理错题,这个是在刷题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我用的是电子错题本(网上有很多,大家可以选一种适合自己的即可),回顾整理比较省时省力,这里也要提醒下整理错题时最好不要简单地抄一遍标答,而是要自己把错题做一遍,再和之前的错误进行比较。某一类错题整理多了,再次见到时自然会眼熟,形成一套应对这类题型的手法。
在做题上,真题方面我是九月份开始刷的,为了提前适应考试作息,基本上每天上午都安排对数学真题进行全真模拟,包括答题卡和草稿纸也争取做到和考试一样,但再全真也是模拟,所以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用太过在意,最终还要看考场上的发挥。模拟卷方面我一共做了大概四十套,基本上也都是全真模拟,写完立即就订正复盘,同时规范使用草稿纸也有利于提高复盘的效率,也是一种很好的考试策略、做题习惯,我自己是把8开的草稿纸对折成四列,一列一列的使用。
专业课
由于我家庭的原因,爸妈对金融市场接触的不多,不像身边的一些同学家长就是从事的金融职业,因此整个大学期间我很少接触课外的金融信息,接受到的基本都是书本上比较教条的知识。所以我一开始看书的时候还有些难,因为上财的书籍覆盖面很广,特别是第一本货币金融学,基本涵盖了整个金融的方方面面,和我的本科学习的金融学侧重点也有很大不同,有些本科学过的看起来还比较熟悉,剩余大部分看着都有点吃力的。但我备考刚开始,2月份的时候就报了瓜果的全程班,看书遇到的问题就直接在群里问,然后学长学姐们就会解答。这样刚开始复习的时候一些或大或小的问题就解决了。
有关复习计划方面,最初是我自己结合以往学长学姐们的经验自己制定的,当初还感觉比较有自己的理解,按照货金到国金再到公金、投资学这个顺序,从宏观到微观,但是开始复习了一段时间,自己体验下来觉得这样太难受了。之前也提到过,我算是一个比较理科的人,喜欢计算。从一开始的专业课复习就一直在接触文字,定性的分析,对我学习热情、兴趣有比较大的打击,所以后来问了瓜果的学长学姐,听了他们的分析建议,然后及时的把规划改为货金-公金-投资学-国金,后面感觉复习下来就省力得多。
(一)基础阶段(3-6月)
基础阶段我主要以书本为主,这也是瓜果学长学姐的建议,虽然考试有所侧重点,但第一轮复习最好先全面地看书,因为那些重难点后续会不停的轮动,但一些零碎的细小的知识点,很有可能你只有在前面几轮复习才会去看。所以建议大家第一轮先看书,书上的内容是最全面的,争取做到大大小小的知识点都有所接触,不要遗漏。瓜果的授课方式是以书为本,多看书,发现看书时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每当看完一本书后会及时上一节课,通篇给大家讲解知识点并强调重难点,然后帮助大家解决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的形式我个人觉得是比较合理的,一开始在大家没看书的情况下就上课,大家容易听的一脸懵,在看过一轮之后,自己对书中内容有理解,这个时候学长一归纳一点拨,就能比较清楚的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被动的接受效果比不上主动的去吸收。同时以书为本的策略也比较迎合最近两三年上财的命题规律。我自己的话,在每一章复习完之后,会做对应的课后习题检验知识的掌握情况。当然,看书是要看多遍的,看一遍很难有效果,同时最好针对一本书的知识结构整理出一份思维导图,这样更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各个章节之间联系的掌握。
(二)强化阶段(7-9月)
这个阶段要尽量去深化、拔高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把各本书的内容串起来,因为上财这些书,有很多内容是重复的,所以自己要学会取舍。去年上课的时候,学长学姐给我们整理出了三条主线,一条货币金融学,一条公司金融学,一条国际金融学,他们今年的内部笔记也是按照这个框架改编的,整体的逻辑也比较清晰。此外,这个阶段应该集中做题,训练自己的思维,做完各种计算题,也要尝试自己进行总结,尤其是错题,错题是你掌握知识存在漏洞最明显的形式,一定要整理回顾以往做错的题,然后有不会的问题一定要及时提问,在和同学或者学长学姐探讨之中往往能加深你对这个知识的印象,产生自己的理解,我报的是瓜果的大班,里面有很多同学,然后有时候大家对于某个知识点会有不同理解,相互碰撞,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意思的,群里的学长学姐也会及时答疑。
(三)冲刺阶段(10-12月)
这个阶段应把重点放在真题、热点、模拟卷上面,其中真题非常有助于帮助大家了解上财考试的出题风格和重要考点,我在看了一遍真题之后,就将自己掌握不牢的相关考点重新又回顾了一下,之后才开始正式做题(因为你在强化之后很可能之前看过的许多知识点已经忘了,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回顾一下集中唤醒),第一遍没做论述题,第二遍才开始做论述,同时开始对论述题进行整理,毕竟有30分,占比还是相当大的。做完真题之后我又去回顾了一遍专业课的笔记,巩固之前疏忽、掌握不牢以及易错的知识点,当然还有书本上比较重要的理论。然后就是模拟题了,瓜果提供了三套模拟题,其中第一套要求我们统一在近似于考试的环境下进行模拟,并在模拟结束后规定时间内扫描发送至学长学姐的邮箱(过时不候,非常严格),这近乎全真的模拟形式对提前适应考场情景非常有帮助,之后学长学姐对试卷做了非常认真详细的批改,几乎每个错误的点会怎么扣分都一一列出,并及时反馈给我们,同时在冲刺课及平时的答疑中对模拟卷内的易错点、答题技巧以及卷面问题做了强调和复盘,当时学长学姐们正处于比较繁忙的时期,还能保持一个比较高的答疑效率,也是让我印象深刻,十分感激。这里给到大家一个建议就是最好用正规的答题卡,我个人认为这个有助于营造一个逼真的环境,也能够让你提前感受下答题氛围,正规答题卡也能让你知道大体区域的布局。
上财专业课是比较特殊的,他客观题有分,是所有名校金专中客观题占比最高的,第二高的应该是清华。因此他对于你背书能力并不侧重,更侧重于你的理解能力。此外,上财考试范围特别广,前面有说过,每年都会出超纲的,因此大家在这块也要多下些功夫,提高你自身的金融素养方面,如果学习之外还有精力的话,可以多去了解一些书本以外的时事热点,因为很多热点问题都是可以用书上的理论模型推演出来的,听说瓜果在今年的全程班中加入了这一块,比如2个月一次的金融热点讲座,给大家讲解热点,并且如何从书上的理论模型出发去分析他接下来的变化,这个我觉得对于大家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
教辅用书
上财的参考书在网上各种经验贴里已经推荐的很全了,包括但不限于戴国强的货币金融学、奚君羊的国际金融学、郭丽虹的公司金融学、刘淑莲的公司理财习题集、罗斯的公司理财、金德环的投资学教程、张亦春的金融市场学。
最后我想说的是,上财一直以来都是我梦寐以求想进入的学校,这次也是我离圆梦最近的一次了,但如果你要选择上财,就要做好付出比别人更多努力的准备。在整年当中,合理规划,然后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个脚印来就可以。能够看到这篇经验贴,相信你和我一样对上财有着一份憧憬和向往,不管是刚刚开始备战考研的小白,还是不甘失败,再度起航的二战*,希望最后你都能得偿所愿。
!
重要提示
同时致各位学弟学妹,由于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