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月份的毕业季到到现在,眼看两个月快要过去了,身边也越来越多被海投,求职,拒信等等关键词折磨得哀嚎连天的小伙伴。原本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宝宝们,现在已经淹没在毫无音讯的求职海洋中站不起来。
(宝宝心里苦,但是宝宝不说)
作为过来人的小编,觉得非常感同身受。曾几何时,小编也是每天起床便打开linkedIn,Indeed,Monster各大求职网站,再打开一张excel表格,申请一个,纪录一个。然而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收到的面试寥寥无几,拒信却累积了一大堆。简历已经改过了一轮一轮又一轮,无论多么认真地写coverletter,就是等不来一个面试。终于在某个被最后一根稻草压垮的早晨,我决定,不能这么下去了。然后开始决心研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在我跟各种学姐学长约谈后发现,所有人的建议中有一个一致的关键词:找refer!
是的。所有人都告诉我,请去找refer。
什么是refer?
一开始,我心想,一个中国人,在大美利坚无亲无故,怎么找refer?而且refer的效果真的有那么好吗?持怀疑态度的小编经过认真调查后才知道,美国的职场简直就是一个建立在refer上的国度!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的数据:
一项来自MIT的数据调查显示,虽然refer只占所有工作申请者的6%,但根据topperforming的公司来看,有46%的成功录取员工都来自这6%的refer申请者,同时,对于普通公司这个数字也维持在30%到40%左右,对于金融界公司这个数字同样能达到25%。数据同时显示,通过refer申请的人拿到面试后成功被录取的几率比通过其他形式拿到面试后被录取的几率要高出40%左右。再看看下面这张图,我想refer的力量到底有多大,大家应该明白了。
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