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就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进行了通报。今年上半年,银行业保险业资产和主要业务稳健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与此同时,机构稳健性显著增强,重点领域风险也得到有效防控。
发布会上,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张忠宁和*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副主任刘忠瑞还就当前市场热点和媒体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01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中国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今年以来,银保监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持续深化改革开放,银行业保险业保持了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刘忠瑞表示,总体来看,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银行业保险业资产和主要业务稳健增长。初步统计,6月末银行业境内总资产.8万亿元,同比增长9.2%。其中,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9%。银行业境内总负债万亿元,同比增长9.1%。保险业总资产24.8万亿元,同比增长12.7%;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原保险保费收入2.9万亿元,同比增长5.2%。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持续提升。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76万亿元,同比多增亿元,银行保险机构新增债券投资3.4万亿元,为实体经济提供合理资金支持。推动金融资源更多投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支持普惠小微、乡村振兴、制造业、科技创新和绿色低碳发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保持在30%以上,信息技术服务业贷款、科学研究服务业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9.3%、23.7%,均高于各项贷款增速。制造业贷款较年初增加1.7万亿元,同比增速连续14个月保持在10%以上。涉农贷款余额超过41万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到12.52万亿元。保险业充分发挥风险保障作用。上半年提供保险保障金额万亿元,同比增长31.6%,累计赔付支出亿元,同比增长21.3%。
三是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控。6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5万亿元,较年初增加亿元,不良贷款率1.86%,较年初下降0.08个百分点。银行保险机构流动性总体保持平稳,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57.2%,保险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稳定增长。高风险金融机构得到稳妥有序化解,中小机构改革化险工作稳步推进,影子银行风险持续压降,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较年初减少多亿元。坚决防止资本无序扩张,强化平台企业金融业务审慎监管。房地产贷款增速降至10.3%,继续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四是银行保险机构稳健性显著增强。推动银行前瞻性提足拨备、多渠道补充资本,增强风险抵御和损失吸收能力。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余额达到6.7万亿元,拨备覆盖率.3%,较年初上升7.5个百分点,贷款拨备率3.54%,与年初基本持平。当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4.51%,保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7%,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保持较高水平。
02让利实体经济效果明显“自疫情以来,银保监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引导银行机构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在回应关于减费让利的情况时刘忠瑞表示,从数据对比来看,银行业利润增速和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一降一升”:年一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3个百分点;同时,在各方面共同努力和协同支持下,实体经济利润增速明显上升。今年前5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3.4%,两年平均增长21.7%。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金融向实体经济让利的积极效果。
从局部来看,银行业利润出现一定的暂时性的波动,但是从宏观来看,实体经济利润回升有利于银行改善资产质量,对银行业高质量发展形成重要支撑。由于去年上半年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大概1万亿元,同比下降9.4%,这个基数是很低的。因此,我们预计今年上半年银行业利润增速会有明显的回升,这一特点和实体经济各行各业的特点是相类似的。宏观经济受疫情冲击一年多以来,银行业通过让利等*策安排,与实体经济“同呼吸、共命运”。
刘忠瑞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按照*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把握“经济活,金融活,经济稳,金融稳”的规律,持续引导银行业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形成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在融资服务方面,进一步缩短融资链条,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强化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加强内部核算,提升成本管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自身经营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03深化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对于保险行业来说,负债经营和保险资金运用是保险经营的两个轮子,其中保险资金运用这个轮子不但对于保险经营非常重要,对于经济社会发展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针对于媒体关心的上半年保险资金运用方面的情况,中国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表示,近年来,银保监会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鼓励保险资金发挥长期、稳定和价值投资者作用。通过股票、股权、债权、基金等形式,为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提供多层次资金支持。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张忠宁回顾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是拓宽产业基金资金来源。支持保险资金开展创业投资、基金投资,设立成长基金、新兴战略产业基金等私募基金,通过基金参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二是加大股权直接投资力度。取消保险资金开展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范围限制,加大对制造业长期股权性和资本性资金支持,与银行业金融机构形成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三是强化对上市企业的融资支持。保险公司权益类资产配置监管比例由“一刀切”改为八档分级分类管理,最高可达总资产的45%。四是丰富市场中长期投资工具。引导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挥长期资金管理的优势,积极创设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保险资管产品,以多元化的产品为制造业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五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截至今年5月末,保险资金通过投资企业债券、股票、基金、股权、资管产品等方式,直接投资制造业、能源、科技及相关基础设施领域4.35万亿元,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的19.07%。保险资管行业还积极创设保险资管产品,参与投资高端装备、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接高科技产业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一批典型项目。
张忠宁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持续地深化保险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支持保险资金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长期资金支持。一是完善监管*策。修订保险资金投资金融产品的*策,将更多风险收益特征符合保险资金需求的金融产品纳入投资范围。适度放宽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要求,丰富产业基金和科创类基金长期的资金来源。二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资产支持计划发行程序,提升产品发行效率。三是开展产品创新,支持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发起设立长期限产品,通过债权融资、股权融资、股债结合等形式,满足企业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04加大绿色金融支持力度中国银保监会*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对于外界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