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开发者技术前线”,选择“星标??”
让一部分开发者看到未来
作者丨Mr.K编辑丨可可
来源丨技术领导力(ID:jishulingdaoli)
M总是沪上某K12教育独角兽公司的CTO,不用解释你也大概猜到他的处境了,所以我们这些行业里的朋友,有空都会约他出来聊聊天放松一下,作为朋友也只能帮到这里了。
M总的公司早在3个月以前就开始了裁员,到目前为止全公司已经裁员70%,技术部从多人,缩减到现在的20人,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M总甚至撸起袖子,亲自写代码。
M总说,他作为公司联合创始人,没得选,当然要跟团队一起坚守到最后。
这几年他亲自招聘的多人,现在要一个一个地送走,心里真不是滋味。最惨的其实不是技术高管和基层员工,而是那些35岁左右的中层和基层管理者,也就是小组长、技术经理这个级别。
他们大部分是公司的老员工,虽然本身技术能力比较一般,但是忠诚度高,在公司高速发展、急缺人才的时候,他们就被破格升任为技术经理。
虽然已经是基层管理岗,他们的处境也很尴尬:向上晋升,能力是达不到;跳槽吧,他们的期望又太高,对方公司满足不了。
现在公司突然裁员,他们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有的员工已经在家呆了好几个月了,找不到适合的工作。
这个现象,就是所谓的“职场中年危机”,有一句话形容得非常准确:有的人早就破产了,只是活在还没有倒闭的公司里。
当一个职场人在一家公司呆久了以后,有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于是就丧失了离开舒适圈的动力,当公司出现危机要裁员的时候,他们不得不再重新回到人才市场去竞争,这时候发现自己早已失去了竞争力。
“职场中年危机”的现象是非常普遍,并非个例。那么,作为一名职场人,应该如何应对“职场中年危机”呢?
K哥自己也经历过“职场中年危机”,结合自己的思考,以及身边朋友的案例,总结了应对“职场中年危机”的4个策略,供你参考:
01
每个人都要有“清零思维”
首先要有“清零思维”,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全球最大的CPU生产商--英特尔公司,一开始并不生产CPU的。
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存储器制造商,从年起,它的主要业务和利润都来自于硬盘。
年,日本公司的硬盘异*突起。年,在连续六个季度的收入下降后,英特尔公司总裁格鲁夫,非常沮丧的和董事长摩尔讨论这个问题,如果再没有好办法,格鲁夫就要下台,英特尔也会从此一蹶不振了。
格鲁夫突然问摩尔:“摩尔,如果我们下了台,你认为新进来的这些家伙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犹豫了一下,说:“他会完全放弃存储器的生意,也许做处理器。”
格鲁夫目不转睛地盯着摩尔:“既然这样,你我为什么不自己动手?”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英特尔果断放弃了存储器生意,Allin到CPU赛道,一举扭转了局面,帮助英特尔成为了一家伟大的公司,而格鲁夫也一战封神,成为一代管理大师。
这个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危急关头拯救了英特尔的秘密武器,叫做“清零思维”。
格鲁夫的“清零思维”的核心就是,“假装自己一无所有”、“假装自己一无所知”,重新审视和思考当下。也就是乔布斯常说的,“Stayhungry,Stayfoolish。”
“清零思维”不仅适用于企业经营,对于个人职业发展也是适用的,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这个公司的CEO。
职场人每过两年,都要对自己做一次清零,以对自己在市场中的“估值”,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清零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1)清零履历。每年更新一次简历,划掉过往的贡献,只写近一年来,你带给公司带来的价值。如果思索半天,乏善可陈,那你就要注意了,如果这种情况持续2年,你就已经在破产边缘了。
2)清零知识。看看你的书架、电子书收藏夹,最近一年读过的书有多少。你再去豆瓣的专业领域书籍排行榜看看,如果许多新书的专业术语对你来说很陌生,说明你的知识储备已经落伍了。
3)清零技能。在互联网行业,不论是产品、开发、运营,相关技能每2年一次大的更替。要